2020-08-21 02:42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蒙婷婷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1-6月,成都先導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927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9.28%。公司稱,主要原因系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減少及研發費用增加所致。...
8月20日,西南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成都先導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成都先導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679萬元,同比下降18.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543.03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4.14%。
成都先導表示,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系篩選業務收入下降所致。公司稱,由于全球疫情、海關加強管制、部分國際航班停航等影響,導致成都先導的海外客戶寄出的蛋白和自行采購的進口篩選用物料到貨時間大大延長,并且部分客戶(美國為主)實驗室在疫情期間關閉,導致篩選服務無法按時完成或無法按時與客戶完成交接確認。
半年報還顯示,今年1-6月,成都先導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927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9.28%。公司稱,主要原因系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減少及研發費用增加所致。
盡管上半年業績有所下滑,成都先導依然保持著在研發領域的高投入。據半年報顯示,公司1-6月研發費用為4650.86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53.59%。對于一家科創板藥物發現領域的企業而言,高比例的研發費用投入反映了其較高的科創屬性以及企業戰略層對研發驅動型策略的重視。
據成都先導介紹,上述研發費用主要投入在核心技術平臺的升級,包括針對DEL技術當前的難點進行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分子數量、擴展分子類型及優化分子屬性、拓展藥物篩選的適用性、提高篩選效率等,以及自主新藥研發。
報告期內,成都先導保持了其在核心技術平臺及新藥管線上的持續投入,攻克DEL技術當前仍存在的一些技術難點,以及擴展其適用范圍。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建成了包含超過5千億種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并用于藥物篩選(統計不含客戶的定制庫分子),且分子屬性等維度得到提升且仍在持續進行優化。
另一方面,今年1-6月公司基于核心技術篩選平臺為客戶篩選完成了25個獨立靶點,成功率達77%。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累計為客戶完成超過120余個靶點項目(分屬40余個不同類別)的篩選,并在此基礎上保持了超過68%的成功率。據介紹,成都先導在DEL技術領域不斷深耕,已取得DEL技術相關發明專利24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9項,另外110余項境內外專利正在申請中,尚有多個圍繞著優化DEL相關技術以及攻克DEL技術難點的在研儲備項目。
成都先導表示,作為亞洲首家擁有全球最大的DNA編碼小分子實體化合物庫之一的藥物發現領域研發公司,公司將致力于成為植根中國、放眼全球的創新藥物“種子庫”和新藥創制“新引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