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02:50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消金龍頭企業加速線上化轉型、進行人員調整,該從業者表示,在中國市場,消費場景是線上和線下打通的。企業轉型、人員調整,是大勢所趨,需要理性看待,不宜過度炒作...
????????“對于一些資金有限、流量充足的消費金融機構,也可以將客戶導流給資金充足的商業銀行、網絡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獲取導流服務費,增加企業收入來源。”
????????疫情之下,消費金融公司動作頻頻。
????????一邊忙轉型。以線下業務起家的消費金融龍頭企業捷信近日凍結了部分受影響較大的線下業務并進行了人員調整,疫情的影響正加速其線上化轉型。
????????另一邊忙融資。年初剛完成第一期20億元金融債發行的招聯消費金融,其第二期也即將完成發行。
????????而這也被視為機構應對疫情的“自救”舉措。
????????不過,有頭部消費金融公司從業者認為,多家機構發行個人消費貸款類ABS和疫情沒有任何關系,發行ABS“遠水解不了近渴”,有其他更快的融資方式。
????????對于消金龍頭企業加速線上化轉型、進行人員調整,該從業者表示,在中國市場,消費場景是線上和線下打通的。企業轉型、人員調整,是大勢所趨,需要理性看待,不宜過度炒作和解讀。
????????疫情考驗機構現金流
????????疫情對消費金融機構的影響正在顯現,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疫情以及連續的消金政策對消費金融機構影響較大,消費金融公司息差大幅度下降,壞賬卻不斷上升。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會傳導到金融市場。依賴于線下教育、旅游、醫美、裝修等消費金融場景在疫情期間會受到較大影響。
????????“疫情使得大量中小企業面臨經營困難,進一步對部分人群收入產生一定影響。消費金融行業的客群也面臨階段性現金流或償債能力下降,各類機構信貸資產質量下滑,逾期率將會階段性有所上升。如果消費金融機構對風險把控不力,有可能出現經營性風險。”于百程進一步指出。
????????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曾對記者表示,線下實體消費和服務類消費短期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導致一部分消費信貸用戶的收入和償債能力出現變化,短期對消費金融行業造成一定壓力。
????????“貸后管理工作容易受疫情影響,用戶還款意愿也會出現一定變化,同時用戶收入、負債和預期等因素也會對償債能力造成影響。此外,還款便利性可能會受到影響,還有一部分用戶會借此機會逃廢債,這些因素會推高整個行業的不良率。”趙國慶稱。
????????今年1月14日,招聯消費金融完成第一期20億元的金融債券發行。時隔40多天,其第二期20億元金融債券將在本月9日完成發行。根據央行的批復文件,招聯消費金融可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7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目前還剩下30億元的額度。招聯消費金融頻繁通過金融債券融資,被市場認為是應對疫情的一種措施。
????????王詩強建議,消費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增資擴股增強企業實力,以便度過困難時期。對于一些資金有限、流量充足的消費金融機構,也可以將客戶導流給資金充足的商業銀行、網絡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獲取導流服務費,增加企業收入來源。
????????消金龍頭加速轉型
????????在疫情對線下消費短期沖擊下,以線下業務起家的消費金融龍頭企業捷信正加速線上化轉型。
????????2月26日,捷信消費金融通過官微發布消息表示,2020年作為該戰略規劃的初始年,捷信將加速全面轉型步伐。同時稱,隨著國內對于數字化網絡消費的不斷升級,捷信也更加注重對新興數字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與不斷創新,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創新型消費模式。
????????同日,一封落款是捷信CEO Ondrej Frydrych的內部信在網上流傳。捷信內部信稱,需要專注于與客戶最密切相關,能給公司帶來最大價值的項目。無論新冠疫情是否爆發,市場的發展都在加快這一趨勢。很遺憾,有些同事將無法繼續與捷信并肩前行。另有消息指出,捷信醫美分期業務于2月24日開始全線凍結。
????????對此,捷信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回應稱,對坊間傳聞和所謂的內部信暫不做回應。至于暫停醫美分期業務,該人士表示,“醫美分期不必過度解讀。疫情當下,醫美機構現在還有多少是正常營業的?”
????????記者了解到,捷信以線下業務起家,近年來陸續開發了旅游、健身、生活美容、家裝、攝影等多個新興領域的消費信貸產品。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捷信消費金融在中國的業務已覆蓋29個省份和直轄市,312個城市。已在中國設置超過26萬個POS貸款點,擁有全職雇員約4.5萬人。
????????于百程指出,數字科技的發展推動著消費金融業務的轉型。捷信曾是以線下銷售點貸款為主,隨著市場的變化,近幾年在不斷擴張線上消費貸款的比例,疫情加劇了這一轉變的緊迫性。線上業務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要求高,和原有的業務模式有所不同,傳統線下業務的做法,也在逐漸與線上業務融合。因此基于業務變化,在人員結構上就需要做出調整。
????????搶發ABS補流動性?
????????線上化轉型以應對疫情影響之外,有觀點認為,2020年以來,機構掀起了發行個人消費貸款類ABS小高潮,以此來彌補資金壓力。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杭州銀行(8.580, -0.31, -3.49%)、捷信、小米小貸、螞蟻微貸、京東、360金融等多家機構發起個人消費貸款類ABS。其中,由螞蟻微貸發起的個人類消費貸款ABS規模達110億元,占據已發行的消費金融ABS的主要份額。
????????據了解,ABS有場內和場外或標準和非標之分。場內是指在證券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發行,屬于標準化的。銀行間發行ABS需要銀保監、人行的認可,這也是其融資成本較低的主要原因。
????????發行消費金融ABS,京東、螞蟻、小米等機構是通過小貸牌照,在交易所發行,量比較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共有9家獲得發行資格,目前只有6家發行,總發行體量不是特別大。
????????王詩強指出,消費金融機構熱衷發行此類產品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與其他類融資相比,資產證券類產品優先級利率較低,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金融機構息差;其二,對于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后不計入表內,可以擴大金融機構融資規模;其三,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有利于提高企業知名度以及向其他金融機構展示企業綜合實力,特別在金融機構領域,從而降低外部融資成本以及拓寬融資途徑。
????????于百程認為,消費金融ABS已逐步成為比較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市場對此類資產的認同度也比較高,獲得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的消費金融機構也在增長,因此,ABS作為融資方式的占比在今年仍有上升空間。
????????對于“企業受疫情影響準備發行ABS救火”的觀點,一位頭部消費金融公司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并不認可,硬要把ABS和疫情聯系在一起有點生搬硬套”,ABS從立項準備到正式招標發行周期很長,就算流程非常成熟,也是幾個月時間,“我不覺得2020年以來發行的ABS和疫情有任何關系。企業在受疫情影響后再準備發行ABS救火,遠水解不了近渴”。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