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08:1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記者注意到,很多VIE架構公司的設立并非是企業初衷,而是受限于前期科研投入較高導致的虧損等考量,以及對于海外上市的提前準備。而且,這種情況在人工智能及互聯網服務類....
原標題 點贊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細則更多科創公司有意轉身A股上市
來源 上海證券報
⊙記者 溫婷 ○編輯 祝建華
紅籌企業回歸A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6月5日,上交所發布《關于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對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涉及的對賭協議處理、股本總額計算、營業收入快速增長認定、退市指標適用等事項,做出了針對性安排。
“這條通路的打開,對我們這些擁有國際前沿技術、同時結合中國市場的AI公司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虎博科技創始人、CEO陳燁向記者坦言,這意味著公司可以更專注于技術和業務的發展,而不需要花更多精力在后續資本化路徑作過多考量。
與此同時,一些非紅籌架構擬上市公司,也在關注《通知》釋放的政策信號。正在進行Pre-IPO融資的上海快倉智能資本市場總監章文杰預計,隨著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相關細則的明確,會有更多VIE架構的AI賽道公司加速上市進程,這對整個市場將形成正向激勵。
AI科創公司反響熱烈
成立于2017年的虎博科技是一家專注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前沿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此前,公司獲得高榕資本、PAC、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累計融資額超4億元人民幣,為同階段NLP領域融資額最多企業。目前,公司擁有26項知識產權,包含軟件著作權及申請中的專利。
在創立虎博科技之前,陳燁曾任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他告訴記者,公司成立之初得到了諸多美元基金的青睞,于是秉承了中概股互聯網公司的VIE架構設計,以便引入早期融資,最初的想法是海外上市。
記者注意到,很多VIE架構公司的設立并非是企業初衷,而是受限于前期科研投入較高導致的虧損等考量,以及對于海外上市的提前準備。而且,這種情況在人工智能及互聯網服務類科創公司中格外突出。
以虎博科技為例,從近兩年的發展來看,考慮到中國市場技術的迅猛發展,虎博早就關注A股上市的可能性。“我們目前很多重要的戰略客戶都來自國內,因此公司積極尋求A股上市的可能性,這更貼近我們的市場和未來發展趨勢。”陳燁告訴記者,科創板的設立,讓公司看到了A股市場對于擁有領先“硬核”科創企業的開放態度,越來越多擁有國際前沿技術的公司正在“回家”的路上。
一些AI類紅籌架構公司已經明確表示出A股上市的意愿。“我們創始團隊在國內,客戶在國內,而且國內對于數字化和AI技術應用的市場環境更好,我們當然優先考慮A股上市。”一家AI公司負責人坦言,《通知》對于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給出了更具體的指引,目前公司已在重新評估方案。
與此同時,一些非紅籌架構擬上市公司,也在關注《通知》釋放的政策信號。非VIE架構的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機器人(13.160, 0.04, 0.30%)系統為核心的智能倉儲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自主研發的方案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商、物流、高端制造等領域。創立6年,快倉智能已完成數億元的多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菜鳥網絡、百世物流、軟銀中國、國和投資、中信產業等,估值達到數十億元。公司計劃2021年沖刺科創板。
該公司資本市場總監章文杰預計,在紅籌企業回歸A股“最后一公里”打通后,會有更多VIE架構的AI賽道公司將加速上市進程。
紅籌公司IPO進程將提速
針對紅籌企業上市之前對賭協議中普遍采用向投資人發行帶有特殊權利的優先股等對賭方式,《通知》明確,如承諾申報和發行過程中不行使相關權利,可以將優先股保留至上市前轉換為普通股,且對轉換后的股份不按突擊入股對待,為對賭協議的處理提供了更為包容的空間。
有投資VIE架構公司的投資機構向記者坦言,這為老股東的退出提供了更明確的操作指引。
據了解,虎博科技此前引入的投資方不少是美元、人民幣雙幣種運作的基金。陳燁坦言,資方對公司后續上市地點的選擇持開放態度,公司計劃未來在科創板甚至主板上市。
至于科創板對紅籌企業境內發行上市相關條件中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這一原則性要求中三個可選標準,其中對于“最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的最高要求是20%以上,陳燁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他表示,隨著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的戰略重要性日益提升,這樣的高增長趨勢會隨著經濟的數字化轉型而愈加明顯。
目前,金融已成為虎博科技落子商業化的首個領域,公司不僅面向C端用戶推出旗艦產品虎博搜索,解決專業垂直領域信息獲取難的問題,也將核心技術賦能企業,已服務海通證券(12.050, 0.19, 1.60%)、嘉實基金、寧波銀行(27.420, 0.15, 0.55%)等金融機構;相關業務還延伸至政務、媒體、醫藥等領域,累計服務客戶近百家。陳燁告訴記者,在找到業務與市場的契合點并積累了成功案例后,公司重點業務的年化復合增長率已經達到三位數以上。
章文杰認為,細分領域的人工智能龍頭要達到《通知》規定的營收和增長指標不難,這充分體現了政策的包容性。
截至記者發稿時,采用美元融資和VIE架構的曠視科技港股上市仍處于停滯狀態,而有著“AI四小龍”之稱的依圖科技、商湯也屬于紅籌架構;云從科技剛剛完成18億元的融資,投資方除了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上海國盛等政府基金外,還包括工商銀行(5.210, 0.03, 0.58%)、海爾金控等產業投資者,目前公司已完成股改,距離A股上市只差“臨門一腳”。可以預計的是,隨著紅籌企業回歸A股“最后一公里”的打通,會有更多優質AI公司轉身擁抱A股市場。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