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 02:4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邢萌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投向基礎設施的信托資金有望進一步提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指出,2020年信托業應繼續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從宏觀政策引導的方向看,信托資金需要進一步加大對...
日前,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2019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信托資產總規模穩降至21.6萬億元,同比降幅近5%。信托資產規模的下降主要由于通道業務的壓縮,去年事務管理類信托資產規模為10.65萬億元,同比降幅約20%。
引人注意的是,2019年信托資金投向領域變化明顯。工商企業繼續穩居第一大配置領域,金融機構滑落至第四大配置領域,基礎產業、房地產業分別遞升至第二大、第三大配置領域。其中,2019年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產業信托規模達2.8萬億元,占比15.72%。這反映出去年基建項目投融資需求有所上升。
今年,投向基礎設施的信托資金有望進一步提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指出,2020年信托業應繼續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從宏觀政策引導的方向看,信托資金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產業和工商企業的投入。
基礎產業投向
占比躍居次席
2019年,信托資產規模穩中有降。信托業協會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受托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小于2018年同期的13.50%。從四個季度的環比變化看,一季度環比增速為-0.7%,二季度和三季度環比增速分別是-0.02%和-2.39%,四季度則是-1.78%??傮w來看,在經歷2018年大幅調整后,2019年信托業資產規模降幅明顯收窄,進入波動相對較小的平穩下行階段。
2019年,信托資金配置領域發生較大變化。從信托資金投向領域來看,與2018年相比,工商企業繼續在資金配置中占據首位,基礎產業和房地產占比分別上升到第二和第三位,金融機構占比則從第二位下滑到第四位,信托資金的運用結構優化趨勢較為明顯。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這也是繼2014年之后,基礎產業重回第二大配置領域。2014年,基礎產業為資金信托的第二大配置領域,規模為2.77萬億元,占比為21.24%;2019年,投向基礎產業領域的信托資金總額為2.82萬億,與2018年末大體相當,占比15.72%,較2018年上升1.14個百分點,成為信托資金第二大配置領域。從歷史數據看,投向基礎產業領域的信托資金占比在2010年一季度曾達到40.16%高位,之后一直處于下降趨勢,2018年、2019年均有小幅上升。
對此,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分析稱,2019年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六穩”政策目標,逆周期調節力度逐步加大,基建項目投融資需求有所上升。
今年基礎設施
有望再獲青睞
總體上,2019年信托資產規模平穩降至22萬億元以下,“去通道”效果明顯,資產質量進一步優化。行業資產規模的穩步下降,得益于“去通道”顯著效果。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下降,是過去兩年信托資產整體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事務管理類信托在2019年呈逐季下降趨勢,四季度末余額為10.65萬億元,占比49.30%,較三季度末減少約1萬億元,占比下降3.45個百分點。與2018年和2017年末相比,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分別減少2.6萬億元和5萬億元,降幅分別為19.6%和31.95%,占比較2018年、2017年同期分別下降9.06%和10.32%。
對此,曾剛分析稱,從信托功能角度看,2019年信托業務結構變化較為明顯,在日益嚴厲的“去通道”監管環境下,融資類信托占比有所上升,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顯著下降,投資類信托基本穩定。隨著通道類業務占比的不斷下降,信托業回歸主業、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除了“去通道”外,基礎設施投資也是信托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形式。作為信托公司重要的傳統業務,基礎產業信托是信托公司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途徑,今年基礎設施建設有望迎來更大力度的政府支持和資源傾斜,基礎產業信托或將迎來爆發式發展階段。
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有基礎產業信托業務主要以地方融資平臺為交易對手,以地方政府信用為主要評價依據,提供中短期債務融資,這種基礎產業信托業務模式可持續性的基礎越來越薄弱,需要加快探索可持續化模式。“從長遠看,信托公司需要提升專業水平,加強長期資金供給能力,通過發展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基礎設施證券化、長期債權融資工具三個路徑促進基礎產業信托轉型升級。”
用益信托表示,從疫情防控進展來看,基礎產業類信托受到的影響比較明顯,預計一季度該類信托產品的發行和成立規模都將下降。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資步入“快車道”,從中長期來看,基礎產業類信托仍將是信托公司的業務重點。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