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08:01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圣湘生物成立于2008年4月,是一家以自主創新基因技術為核心,集診斷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于一體的體外診斷整體解決方案提供...
原標題:瞄準“精準醫療” 圣湘生物備戰科創板
□本報記者劉楊段芳媛
“科創板的推出是一場及時雨,公司有意愿抓住這個機遇,考慮申請科創板上市。”這是圣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2019年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的話。時隔一年,圣湘生物科創板上市申請被受理。
招股書顯示,圣湘生物成立于2008年4月,是一家以自主創新基因技術為核心,集診斷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于一體的體外診斷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全力支援抗疫
上交所曾發文稱,支持鼓勵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科技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相關企業申請材料齊備的即報即受理,組織熟悉生物醫藥行業的專業審核人員集中攻關、快速審核。而圣湘生物在此次疫情期間的表現,可謂亮眼。
圣湘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1月14日便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1月28日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是國內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最早獲批上市的6家企業之一。
“那幾天我們做的實驗有上百個,有時候一做就做到了凌晨,整個園區只有我們研究院辦公區的燈還亮著。”研發小組一位成員回憶說,除了吃飯,研發小組的成員幾乎很少踏出實驗室,“畢竟早一秒研發成功,便可早一秒檢測診斷,多一份防控保障。”
截至2020年2月29日,圣湘生物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已供往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等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疫情防控一線,已發貨近400萬人份(其中約54萬人份供往湖北疫情防控一線,近10萬人份供往國際市場)。
“公司之所以能比較快速地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和公司10多年的積累分不開。技術積淀是最重要的,就算是別的疫情來了,基于我們10余年的技術平臺積累,我們也能快速地研發相關產品。而且試劑的研制不能說研發出來就結束了,還必須要有產業化的能力,而這些恰好我們都有。”圣湘生物相關負責人說。
力主科技創新
作業一家生物醫藥企業,圣湘生物在科技創新上下足了功夫。
戴立忠介紹,一直以來,他對研發人員的要求就是要做“Meonly、Firstinclass”的產品,而不是“Metoo”的產品。秉承這樣的理念,目前圣湘生物已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分子診斷技術,如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高精度“磁珠法”技術、全球領先的快速簡便“一步法”技術和“通用型全自動統一樣本處理”技術;公司也獲批全國首批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全國唯一感染性疾病及腫瘤基因診斷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圣湘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外,圣湘生物2018年底上市了一款血液篩查核酸檢測產品,該產品歷時八年研發,經過超過10萬例臨床試驗,靈敏度、檢測效率等產品性能趕超國際一流水平,并且能檢測HIV1+2型,擺脫了很多企業不能檢測HIV-2型的缺陷,將打破國內70%的血液篩查市場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
2019年,圣湘生物推出了POCT移動分子診斷系統,該系統可以將分子診斷檢測效率由“小時級”提升至“分鐘級”,讓分子診斷不僅僅可以在大醫院使用,而且也可以在社區、基層衛生院、海關、牧場、軍隊甚至家庭等場景使用,將分子診斷應用的領域實現全場景化。
目前,圣湘生物已經擁有了全國絕大多數三甲醫院在內的2000多家醫療機構客戶,在全國也建立了300多家分子實驗室,產品也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
戴立忠表示,希望通過顛覆創新和持續創新,推動基因科技普惠大眾,引領分子診斷行業由原來復雜、昂貴、應用場景極其有限的時代進入到普適化、全場景化的新時代,讓精準醫療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同時,加快公司國際化進程,積極參與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建設,輸出精準醫療領域的“中國方案”。
存在未彌補虧損
雖然圣湘生物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貢獻,但需要指出的是,公司整體變更時存在未彌補虧損。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簡稱“報告期”),圣湘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459.65萬元、30344.63萬元、36538.91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65.33萬元、676.21萬元、3947.8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最近一期的期末合并報表層面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圣湘生物的未分配利潤為-2823.43萬元,母公司報表未分配利潤為5271.20萬元。公司表示,雖然公司目前經營情況良好,業績穩步提升,但如公司未來經營業務出現下滑,盈利能力受限,則會對公司資金狀況、業務拓展、人才引進、團隊穩定、研發投入造成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圣湘生物的利潤離不開政府的幫助。報告期內,公司取得了多項政府補助,報告期內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754.71萬元、521.12萬元和1146.64萬元。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為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優惠。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根據有關規定,報告期內公司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公司符合條件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另一方面,公司及子公司圣維基因銷售自產的血液生物制品分別自2018年7月和2019年3月開始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子公司圣維爾提供的醫療服務收入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成本降低和產品結構改善,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提升。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0.04%、58.76%和65.36%,其中,自產產品為公司毛利的主要來源。公司營業成本構成中,直接材料占比超過85%。公司指出,在未來經營中,若公司主要產品原材料價格上漲,或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下降,及自產產品銷售占比下降等,均有可能導致公司產品毛利率出現下降的風險。
戴立忠說,“科技創新型產業雖然前期研發投入大,風險較高,回報周期也相對較長,但它盈利能力會更強,因為它的毛利潤會更高,增速會更快。投資是投未來,是對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進行研究預測。”其認為,科創型企業的盈利能力主要體現在未來,要做到“今天可能不賺錢,但明天賺錢、后天更賺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