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08:42 | 來源:天下公司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招股說明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2016-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0.72億元、1.13億元、2.53億元和1.34億元,2017年和2018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56.78%和123.4...
咄咄怪事!產銷存數量竟現較大差異 敏芯股份連數數都不會嗎?
來源微信公眾號:天下公司
前后兩份文件中晶圓相關主要供應商的采購金額不一致見怪不怪,更讓人莫名驚詫的是產銷存數量的勾稽關系竟然出現異常;盡管敏芯股份的紙面業績數據十分靚麗,但一個連“數數”都做不好的公司如何保證信披的真實性,再靚麗的業績表現恐怕也只是空中樓閣。
本刊研究員 劉俊梅/文
2019年11日1日在科創板提交招股說明書的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敏芯股份”),在2020年1月9日就完成了首輪問詢回復。目前,敏芯股份因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的財務資料超過半年的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而于2020年2月3日開始進入中止狀態。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成立于2007年的敏芯股份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和銷售為主的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其主要產品線包括MEMS麥克風、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慣性傳感器,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消費電子產品,同時也逐漸在汽車和醫療領域擴大應用。
從招股說明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2016-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0.72億元、1.13億元、2.53億元和1.34億元,2017年和2018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56.78%和123.45%;實現凈利潤分別為567.36萬元、1314.08萬元、5411.75萬元和2943.24萬元,2017年和2018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31.61%和311.83%,業績表現相當靚麗。
但仔細閱讀招股說明書及首輪問詢回復后發現,敏芯股份仍存在一些需要公司答疑解惑的問題。
前后兩份文件中的采購金額不一致
敏芯股份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其采購的服務和產品主要包括晶圓、封裝測試服務及相應原材料,因此采購內容簡單區分為晶圓相關和封裝測試相關兩種,其中,晶圓相關在2016-2019年上半年的采購額分別為3169.64萬元、3672.59萬元、7150.51萬元和3813.2萬元。
與此同時,招股說明書“前五名供應商采購情況”顯示,2016-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晶圓相關的采購主要來自無錫華潤上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無錫華潤”)和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稱“中芯系”)旗下的三個公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下稱“中芯國際”)、中芯集成電路制造(紹興)有限公司(下稱“中芯紹興”)和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下稱“中芯天津”),且敏芯股份各期對無錫華潤的采購金額分別為1766.98萬元、1808.42萬元、3036萬元和1158.39萬元,在當期晶圓相關采購中的占比分別為55.75%、49.24%、42.46%和30.38%;對中芯系的采購額分別為1306.81萬元、1728.36萬元、3624.4萬元和2270.77萬元,在當期晶圓相關采購中的占比分別為41.23%、47.06%、50.69%和59.55%。
但在首輪問詢回復中,敏芯股份披露的供應商采購金額則出現了分歧。
在首輪問詢第14題的回復中顯示,敏芯股份晶圓相關又細分為MEMS晶圓和ASIC晶圓。
而且,敏芯股份向無錫華潤采購的是6英寸的MEMS晶圓,向中芯系采購的是8英寸的MEMS晶圓和ASIC晶圓。此外,回復中還披露了“占各期晶圓采購金額累計50%以上的主要供應商的采購額的占比情況”(截圖如下)。
對照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敏芯股份對中芯系和無錫華潤的采購額發現,首輪問詢第14題回復中的敏芯股份對中芯系和無錫華潤的各期采購額都小于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各期采購額。
與此同時,首輪問詢第19題回復中再次披露了敏芯股份對中芯系的采購情況(截圖如下)。
由此可見,首輪問詢19題回復所披露的敏芯股份對中芯系的采購額和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是一致的;同時發現2018年敏芯股份對中芯紹興的采購額中有258.62萬元的研發服務費。
綜合上述信息不禁要問,這個“晶圓相關”的采購內容中除研發服務費、MEMS晶圓以及ASIC晶圓外還有哪些和晶圓相關的采購內容未予以披露呢,是因為這些未披露的內容而導致首輪問詢第14題回復中敏芯股份對中芯系和無錫華潤的晶圓采購額完全不同于招股說明書中相應的采購額嗎?
此外,在首輪問詢14題的回復中,明確將晶圓制造區分為MEMS晶圓和ASIC晶圓,且其合計采購額即為晶圓相關采購額的前提下,為什么中途又冒出來一個研發服務費的采購呢?敏芯股份是否應該對所謂的“晶圓相關”的采購內容給出明確的包含范圍呢?還是說這種模糊的采購內容表述“另有他用”?
異常的產銷存數量勾稽關系
招股說明書在“主要產品的產量和銷量情況”中披露了2016-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關于MEMS麥克風、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慣性傳感器的產量和銷量(截圖如下)。
由此可知,2016-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各期庫存商品的凈增加量分別為1266.74萬顆、193.30萬顆、1896.78萬顆和-31.82萬顆。
與此同時,在首輪問詢第35題回復的“公司各存放地的存貨數量、金額及占比情況”中顯示,2016-2019年上半年,敏芯股份各期末的庫存商品數量分別為1465.2萬顆、1456.16萬顆、3312.41萬顆和3099.36萬顆。因此,2017-2019上半年,敏芯股份各期的庫存商品凈增加量分別為80.96萬顆、1766.25萬顆和-213.05萬顆。
也就是說,2017-2019年上半年,由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產量和銷量計算得到的各期庫存商品的凈增加量要大于由首輪問詢回復披露的庫存商品期末數量計算得到的各期庫存商品的凈增加量,超出部分分別為112.34萬顆、130.53萬顆和181.23萬顆。
這就奇怪了,如果是庫存商品的凈增加額存在差異,還可以解釋為庫存商品價格分布差異導致,但庫存商品的凈增加量僅僅是一個數數的事情,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產量、銷量和庫存商品數量,其中哪個數據是真的呢?由此投資者自然會產生疑問:敏芯股份靚麗的業績表現還可信嗎?
附:敏芯股份IPO中介機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