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10:1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陳芳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介紹,綜合保稅區是指設立在內陸地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它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等功能于一身,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穩住外貿基本盤的政策措施近日接連不斷。海關總署昨日又出臺6條關于綜合保稅區的支持政策,其中主要包括支持自貿試驗區優先設立綜合保稅區、加快推進保稅港區升級、保稅區內創新監管等。
據介紹,綜合保稅區是指設立在內陸地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它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等功能于一身,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此次通知明確,要發揮多區疊加優勢,支持自貿試驗區優先設立綜合保稅區,支持在符合條件的國家級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設立綜合保稅區。
“高新區和國家級新區等都有各自的政策優勢,多種功能區的疊加有利于企業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也有利于適應更多的企業。”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
通知還要求擴大政策覆蓋面,綜合保稅區區域布局方面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同時,加快推進保稅港區等其他類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
白明說,目前的綜合保稅區還是東部地區較多,中西部地區設立更多的保稅區有利于區域平衡發展,也有利于“一帶一路”的建設。
此外,在海關創新監管方面,此次通知明確在區內大力推動“互聯網+保稅”監管,區內企業向海關申請注冊登記、備案或變更的,海關實行網上辦理。
未來保稅區的企業將更加多元化。通知要求推進全球維修和再制造等業務在區內落地,支持綜合保稅區多元化發展。
商務部外貿司有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要推動一批“兩頭在外”加工貿易保稅維修項目在區外先行先試,加快推動符合規定的再制造和全球維修項目在區內落地。
據悉,綜合保稅區在我國開放型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顯著作用,對我國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高達30%。去年全國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總值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9%,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外貿增幅8.5個百分點。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