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7 08:39 | 來源:趣上市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泰坦科技于2019年4月11日申請在科創板上市,2019年9月26日被科創板上市委否決,成為科創板僅有的三家被否企業之一,而科創板已經表決了118家企業,通過率高達97.5%。...
來源:趣上市
無論何等程度的負面事件,都會有行業和公司受益,哪怕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股市也不會100%跌停,航天航空股應該會被炒作一把。
2月3日,A股開市,受非冠疫情影響,3187只、占比約80%的股票跌停。
但也有近百只股票漲停,全部都為疫情概念股,主要包括制藥、檢測、醫療。
有這么一家公司,主要產品是試劑,主要用于檢測和實驗領域,卻未能趕上這場盛宴。
它,就是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坦科技于2019年4月11日申請在科創板上市,2019年9月26日被科創板上市委否決,成為科創板僅有的三家被否企業之一,而科創板已經表決了118家企業,通過率高達97.5%。
上交所官方網站披露了否決原因:
發行人未能準確披露業務模式和業務實質,未能準確披露其核心技術及其先進性和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的情況。
(摘自上交所官方網站)
我們來看泰坦科技的財務數據,2018年收入為9.27億元、凈利潤為5967萬元,一家收入十億的公司,除非存在重大違法行為,不然肯定具備一定競爭力,不然不可能有此等業績。
企業申請上市時,最關鍵的工作就是要把這個競爭力找到并描述出來。
遺憾的是,申請企業和中介機構都有個慣性思維,想把這個競爭力描述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普遍都是“源于現實但又高于現實”,甚至不惜披露一個假的業務模式和業務實質。
這么做,在很早以前情有可原,因為那時,市場認為只有高大上的公司才配起“上市公司”的標簽。
近年,市場已經轉變觀念了,上市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只要不違法,能賺錢的都是好公司,再傳統不過的產品和服務,基本都誕生了上市公司,比如駕校、零食、撲克、手電筒、加油站、物管、環衛等,中小板和創業板目前的市值探花還都是養豬企業呢。
可是,不少人的觀念還沒轉變過來,會犯大忌。現在上市審核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如果連主營業務的描述都不真實,會容易讓人心生厭惡。
像泰坦科技這家以試劑為主要產品的企業,如果不把自己定義為看似高端實則拗口的“基于自主核心產品的專業技術集成服務商”,不歸類于看似驚艷實則泛泛的“科技服務業”,不大量使用“打破國外巨頭壟斷、實現部分產品國產替代、進口替代”等表述。
就按企業向員工、客戶、供應商等作介紹時的那一套表達,采用粗淺易懂的語言描述出來,肯定不會太差,至少不會因為主營業務影響到上市。
隨著這波疫情的到來,試劑產品反而成了熱點題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為科創板企業的潔特生物,主要業務是用于實驗室的塑料耗材,在2月3日首發上市,大漲108%。
而且,就算對上市時的描述不太滿意,在上市后還可以進行修改,這類修改,別說監管機構沒功夫管,就連公司董事會都無需表決,誰見過某某上市公司關于修改主營業務描述的公告嗎?
何必要在申請上市時給自己挖坑呢,上市材料的披露,是什么就是什么,既能減少工作量,又能提高通過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