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 08:3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黃紫豪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7月較去年和前年同期分別多出3家和8家銀行被下調評級。
自7月以來進入跟蹤評級發布期后,多家農商行遭遇主體評級的集中下調。
上證報梳理發現,僅7月31日一天,就有6家農商行被下調評級,報告出具者均為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下稱中誠信)。此外,7月份還有3家農商行被其他評級公司下調評級。總體來看,今年7月較去年和前年同期分別多出3家和8家銀行被下調評級。
區域及行業集中度較高、不良貸款有所增長、盈利水平面臨下行壓力等,是多家農商行評級被下調的主要原因。業內人士表示,農商行之所以遭“冷遇”,并非因為行業性變化,而是受區域經濟狀況、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部分農商行資產質量出現滑坡。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表示,級別調整并非因為行業性變化,而是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呈現差異,都會直接導致不同區域農商行的資產質量出現分化。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銀行資產質量相對較好,而部分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地區銀行的資產質量相對較差。
目前,評級公司對浙江省農商行“零下調”。寧波某農商行高管表示,浙江地區農商行總體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小,但資金杠桿率較高的農商行流動性會有影響。“實體企業基本面未有明顯改變,在信用風險增加的情況下,農商行經營效益下降。與此同時,農商行籌資成本增加,籌資的渠道也進一步受限。”
區域及行業集中度較高、不良貸款有所增長、盈利水平面臨下行壓力等等,是中誠信對6家農商行下調評級時列出的幾點原因。“從公開信息來看,農商行主體信用級別下調主要由于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或類信貸投資出現風險,導致撥備覆蓋率、盈利能力、資本充足性等指標下滑。”徐承遠表示。
不過,今年以來也有10余家農商行評級被上調。“對銀行級別調整是基于持續跟蹤的結果。”徐承遠說,評估標準是基于銀行業評級方法,依據受評銀行在跟蹤期內所處區域經濟環境、公司治理、業務運營情況、信用風險、盈利能力、資本充足性、外部支持等方面變化進行評估,并非評級標準調整。
下調評級也并非將主體“一棒打死”,根據以往評級調整的情況看,也有部分農商行經營改善后評級被調高。比如,去年被中誠信下調至A+評級的貴陽農商行,今年重新被上調回AA-評級,對比前后兩份評級報告,調回AA-評級的主要原因還是不良資產得到有效處置、流動性狀況改善等等。
“同一時間集中下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債券定期跟蹤評級的季節性因素。”徐承遠表示,根據監管要求,針對銀行間產品信用評級機構應在受評企業年報公布后3個月內出具跟蹤評級結果和報告,所有定期跟蹤評級結果都必須在每年7月31日前完成。特殊情況下,如果7月31日之后企業主體信用風險下降得很快,評級公司可以隨時啟動調級程序。
實際上,評級公司出具下調評級也往往面臨一定壓力。據了解,目前評級機構收費模式主要有兩種,分為發行人付費和投資人付費,如果發行主體付費的情況下,出具下調評級就會面臨來自發行方的壓力。“目前公司采用的還是發行人付費模式,且近些年并未有模式上的變化。”中誠信內部人士表示。
一家頭部評級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評級還是會保持客觀公允的態度。“當企業風險越來越大的時候,關系到評級公司的聲譽,即使發行人付費模式,該下調還得下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