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12:17 | 來源:阿爾法工場 | 作者:請你吃芒果的DT君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文由DT財經(DTcaijing)授權轉載導語:相比于利潤,市值和收入與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有著更明顯的正相關性。這意味著體量更大(而非更能賺錢)的公司能提供更高的薪酬水平。 2018年,“打工仔”梁斐的月收入是1633...
本文由DT財經(DTcaijing)授權轉載
導語:相比于利潤,市值和收入與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有著更明顯的正相關性。這意味著體量更大(而非更能賺錢)的公司能提供更高的薪酬水平。
2018年,“打工仔”梁斐的月收入是1633元。按照四川省最低工資標準1780元/月來算,他的收入甚至沒達到最低標準。
?
但梁斐所任職的公司并非一家“黑作坊”,而是四川金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H:600678),一家A股老牌上市公司,四川省百強企業。
按道理,梁斐可以去四川省勞動廳狀告公司。但他并沒有這么做——因為他正是公司的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
?
1.96萬元的年收入,讓梁斐坐上了“A股董事長收入榜”的榜尾。而同處材料行業的方大炭素(SH:600516)董事長黨錫江,則以4077萬元年薪笑傲A股。
?
看到這張榜單的梁斐可能汗顏,但他不會孤單。因為云南白藥(SZ:000538)的董事長王明輝,也以2.76萬元的年收入“守”在排行榜的底端。
?
這讓我們好奇,到底有哪些“神秘力量”在影響著董事長等高管的收入?成為什么樣的高管才能領到更高的薪酬?
?
于是,我們整理了所有A股的上市公司的信息,刪除了其中有退市風險的ST企業140家和薪酬數據不全的30家(比如高管在關聯方領取薪水),詳細分析了剩余3460家企業的薪酬數據,試圖找到其中的規律。
01 A股高管薪酬概覽
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高管間的貧富差距確實非常大。
2018年,對董事長最豪氣的公司來自遼寧方大系。方大炭素董事長黨錫江年薪高達4077萬,是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平均薪酬的40倍。
緊跟方大炭素的是“同門師弟”方大特鋼(SH:600507)。方大特鋼董事長2018年從公司領走了3140萬,比第三名鵬鼎控股(SZ:002938)董事長的年薪1932萬高出一大截。
有趣的是,方大系公司的總經理待遇卻有些過低:方大炭素總經理年薪為28萬元,方大特鋼則是44萬元——要知道,A股上市公司總經理的平均水平為102.5萬元。
?點擊可看大圖
作為企業的日常管理者,CEO(總經理)間的收入也并不均衡。有的總經理年薪高達幾千萬,比如安迪蘇(SH:600299)的外籍總經理Jean Marc Dublanc(3296萬)和邁瑞醫療(SZ:300760)的CEO(1664萬),與此同時,相當部分的總經理年薪不足百萬。
董事長、總經理、財務負責人和董事會秘書是每家上市公司的“標配”,在高管中具有代表性。匯總了他們的年薪數據后,DT君得到下圖。
?點擊可看大圖
都說員工與高管的薪酬分布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人拿走了80%的薪酬,這一定律在高管群體實際上也同樣適用。
雖然前20%的高管沒有占到高管薪酬總額的八成,但依然超過了50%。
什么樣的高管更容易成為這20%,值得大家為之奮力拼搏呢?我們從公司行業、體量和性質分別進行了分析。
02?“行業”對上市公司薪酬的影響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話的深刻寓意在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薪酬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縱覽所有行業,金融類(多元金融、銀行、保險)在管理層和員工平均薪資排名中都占據了前三甲,且大幅高于其余行業。也難怪即便金融專業本就擁擠不堪,還有許多趨之若鶩的考生們往里下餃子。
?點擊可看大圖
不過,保險業的管理層薪酬,可能并不會那么高。遍覽A股,僅有7家保險公司;其中排行第一的正是凈利潤過千億的泰山北斗“中國平安”。在平安接近千萬元的高管平均薪酬之下,險企們被強行“平均”成了冠軍。
比金融業管理層收入略遜色一些的行業是房地產業,管理層平均年薪達到212.4萬,比銀行業還要高一些。但其普通員工收入僅為管理層的4%,行業貧富差距大,入行后如果沒有跨過獨木橋沖到管理層,收入就不那么可觀了。
上市公司的江湖之中群雄環伺、絕無弱者,“汽車與汽車零部件”的英雄們硬是憑借自己超群的硬實力殺出了一條血路,榮登上市公司員工薪酬倒數第一的塑料王座。
2018年,158家汽車行業上市公司的員工們平均年薪只有3.5萬元,不到多元金融行業(內含券商企業等)的十分之一,實在是讓人心疼。
值得“欣慰”的是,汽車行業管理層平均薪酬是普通員工的28.9倍,奮斗到管理崗位的汽車人們每年平均能拿到102萬,已經差不多能達到金融業的一半。
03?“體量”對上市公司薪酬的影響
當然,就算處在同一個行業,上市公司高管層中也并非人人都賺得盆滿缽滿。
比如說,相比于方大特鋼高管人均2412萬的夸張報酬,排行倒數第一的華資實業(SH:600191),所有高管的總薪酬只有71萬——人均僅8.9萬。
對比方大特鋼和華資實業,最大的差別就是其市值和營收規模。后者市值不到前者的零頭,2018年凈虧損更是到達了1.17億人民幣。
所以問題又來了,上市公司的體量是其高管薪酬的決定性因素嗎?
我們采集了每家公司對應的市值、收入和利潤的所有數據,按照規模對其分組,最后得到了下方的分析結果。
?點擊可看大圖
從數據上來說,相比于利潤,市值和收入與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有著更明顯的正相關性。這意味著不管是當高管還是做員工,體量更大(而非更能賺錢)的公司能提供更高的薪酬水平。
如上圖所示,凈虧損大于10億人民幣的上市公司的薪酬水平反而超過了部分利潤情況更好的同仁。
這實際上再次印證了我們的觀點——畢竟能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動輒虧個十位數的企業,體量一定不是一般的大……
04??國企?民企?這確實是個問題
拋開行業影響,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屬性,也會對薪酬水平和分布有著極大的影響。
我們統計了上市公司的實控人背景,結果如下圖。
?點擊可看大圖
上圖中實控人為“其他”的企業中的大部分,也是身負“國有資本”血統的企業——譬如招商、浦發、中興等等(習慣上我們也認為這些是國企)。 只不過由于股權較為分散,僅從股權分布數據上看很難體現出其實際控制方的背景。
實控人背景為大學的企業,管理層薪資明顯較低; 歸入“其他”背景中的大企業管理層平均年薪最高,達到了200萬; 其余背景的企業管理層年薪均超過了百萬,中央國企和境外企業的超過了130萬。
站在普通員工的視角,我們還特別注意了不同背景企業的貧富差距。
數據顯示,國有資本在內部薪酬貧富差距上,要比個人及境外資本做得更好。 在國家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的央企,雖然有著最大的收入和利潤規模,但在薪酬貧富差距上反而是最小的,僅6.4倍。
王座之下,高等院校的附屬上市公司和地方國企緊隨其后。 “吊車尾”的是境外資本實控的企業——貧富差距達到了34.7倍。
分析到這里,我們也發現一個現實,不同行業、規模、背景公司的平均收入確實差別明顯,但對比公司內部上層和下層平均幾十倍的“天塹”,不同公司間高管的收入之差,遠沒有員工間那么大。
換句話說,老板終歸是老板,用不著我們操心——他們的年薪再高或者再低,其實都“雨女無瓜”。(作者:請你吃芒果的DT君)
你對A股董事長們的“貧富差距”現象有何看法,歡迎在文后的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