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1 10:10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蘇向杲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長安責任保險增資款已到賬等待監管批復,而中法人壽遲遲得不到增資
截至7月31日,已經披露二季度最新償付能力報告的險企中,有2家償付能力不達標,分別為中法人壽、長安責任保險。但這2家險企目前償付能力得到補充的前景頗為不同:長安責任保險增資款已到賬等待監管批復,而中法人壽遲遲得不到增資。
一家中型地方型險企管理層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償付能力不達標保險公司對開展業務的影響很大。因此,充足的償付能力是業務發展基礎。但一些險企增資并不容易,比如一家險企,有的股東沒有能力增資,有的股東雖有能力增資,但增資后股權有可能突破監管限制,還有些新引入的股東可能不符合監管對其資質的要求。
長安責任保險增資款已到賬
自踩雷P2P業務后,長安責任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連續多季度不達標。根據其7月30日公布的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長安責任保險的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從一季度末的-162.65%下滑至二季度末的-222.27%。
關于風險評級,長安責任保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2018年四季度、2019年一季度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不達標,可資本化風險評價得0分,導致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的結果為D。
實際上,長安責任保險償付能力不達標與其踩雷P2P業務有關。近期,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發布的一份長安責任保險債券跟蹤評級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3月末,長安責任保險由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產生的應收代位追償款余額為12.26億元,較2018年末僅小幅下降0.91%。
值得關注的是,長安責任保險2019年二季度公司通過采取出售投資產品,加強成本管理,加大信保業務追償資產處置和轉讓力度等措施,公司流動性壓力得到一定緩解。
長安責任保險表示,公司進一步完善流動性風險評估體系,定期對未來一段時間內資金流入流出總量及其盈余(缺口)進行預測,通過對凈現金流、綜合流動比率和流動性覆蓋率等指標的計量和監測分析,提前評估流動性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并提出流動性風險預處理方案,確保流動性風險在公司可承受范圍之內。
因償付能力不足等問題,2019年5月份,銀保監會在已被采取監管措施的基礎上,增加兩項監管措施:一、責令公司限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2019年的薪酬(稅前)應在2018年度實際支付薪酬金額(稅前)基礎上進行下調,下調幅度不得低于20%,其中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下調幅度應高于平均值。二、責令公司上海、山東、河南及寧波4個省(市)級分支機構停止接受責任險新業務。
對于上述監管措施,長安責任保險也提到了整改措施以及執行情況:針對償付能力階段性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力度積極推進增資擴股工作。公司于2019年4月2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增資擴股16.3億元方案。目前增資款已到賬,增資申請文件已上報監管機構,正在監管機構審批中。增資批復后,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將得以擴大,償付能力充足率將會顯著提升,并達到監管要求。
針對階段性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長安責任保險表示:公司按照償二代的要求,檢視風險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完善風險管控措施,切實為公司的健康平穩發展提供保障。在風險管控上,公司不斷優化風險管理制度流程,強化了資產負債管理,規范了理賠人員管理,明確了總公司績效考核方法,提高了公司管理水平。
中法人壽遲遲得不到增資
與長安責任保險不同的是,中法人壽的增資卻遲遲不到位。
7月26日,中法人壽在中保協披露了今年二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根據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中法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以及核心償付能力再次出現大幅下滑,均從一季度末的-8468.51%下降至-10426%。在償付能力出現不足后,中法人壽此前試圖增資,但目前增資事宜仍未獲批準。
從經營數據來看,中法人壽今年上半年累計保險業務收入僅為4.9萬元,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為3129.9萬元,凈資產為-17740.6萬元。隨著虧損額的持續擴大,中法人壽表示,已采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中法人壽在2017以來已累計向鴻商集團借款超2億元。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監管未批復此前中法人壽公布的增資事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