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04:57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龔夢澤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置換下來的電池,處理得當是高價值的商機,否則將貽害,所以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包括汽車制造、電池生產商等相關企業,憑借渠道以及技術優勢,均在電池回收領域積極開展布局。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車取得長足發展,動力電池配套量也逐年增加。《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新能源汽車的質保期多以5年或8萬公里為標準,這也意味著,國內第一批進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日近退役期。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2018年至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動力蓄電池將達12萬至20萬噸;到2025年,動力蓄電池年報廢量或達到35萬噸的規模,市場規模將達百億級。
置換下來的電池,處理得當是高價值的商機,否則將貽害,所以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包括汽車制造、電池生產商等相關企業,憑借渠道以及技術優勢,均在電池回收領域積極開展布局。
5月30日,作為北汽集團新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一子,北汽鵬龍(滄州)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在黃驊市舉行奠基儀式。據介紹,該項目一期規劃為退役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二期規劃為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資源化。梯次利用共分為3個階段完成:一階段建成梯次利用0.7GWh/年,于2020年投產;二階段建成梯次利用4.9GWh/年,于2022年投產;三階段建成梯次利用10.5GWh/年,于2025年投產。預計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0億元。
儀式現場,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00萬輛,動力蓄電池使用約為144GWH。現在已有12GWH淘汰,預測到2020年未來將有25GGWH的退役。基于這樣的情況,北汽鵬龍積極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體現了北汽集團動力電池回收主題責任制的延伸,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
“做好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產業,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北汽集團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保衛首都藍天,做出的具體行動。”徐和誼表示。
2018年,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鼓勵在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合理利用。3月份,工信部等七部委再次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
同年12月份,京津冀地區再次發力。三地聯合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事實上,北汽鵬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資源化項目,就是工信部京津冀地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的協同試點計劃。
“北汽鵬龍率先在京津冀試點成立全國首個大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積極響應國家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的號召,發揮企業主體優勢,整合行業技術資源,推進新能源動力電池綜合利用。”北汽鵬龍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義表示。
據北汽鵬龍方面介紹,其電池梯次利用項目的產品技術開發重點領域包括:退役動力電池包測試技術及其標準化測試方法、電池包剩余價值評估技術、篩選技術等,針對市場回收的電池包性能特點,也將重點開發動力電池修復技術,構建完成合資公司完整的研發體系。
在商業模式上北汽鵬龍有著自己的考量。在回收方面,除了整車廠資源,北汽鵬龍準備搭載保險公司及汽車拆解公司等后市場維修渠道進行回收,還準備建立線上回收APP平臺,提供專業廢舊動力電池殘值評估,從消費者手中回收廢舊動力電池;銷售策略方面,北汽鵬龍將拓展儲能基站、微電網等儲能新方向,提供融資租賃服務,降低客戶投入成本,以此來擴大市場占有率。
有業內人士表示,北汽集團面對新能源產業的快速升級,從產品布局、戰略部署、服務體系建立到最后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已打造出完整的產業閉合鏈,從而在全方面助力北汽新能源在銷量上的明顯提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