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9 03:34 | 來源:華爾街見聞 | 作者:俠名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司還控股了一家基金公司——新華基金。恒泰持有新華基金59%股權。在公募基金牌照日益緊俏,后進入者門檻不斷提高的今天,新華基金這個機構的控股權價值不菲
去年初欲90億“賣身”中信國安未果后,恒泰證券再傳出新買主。
28日晚間,天風證券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恒泰證券29.99%的股份。這也是繼去年末中信證券提出收購廣州證券后,券業又一例并購案。
同屬區域性券商,同樣擁有全牌照,天風證券收購恒泰證券背后,到底再下一盤什么樣的“棋局”,天風證券又可能會面臨哪些方面的挑戰,值得市場思考。
又一例券商并購案
5月28日晚間,天風證券公告稱,擬與北京慶云洲際科技有限公司等9名股東簽署協議,收購其合計持有的恒泰證券7.81億股內資股,擬收購股份占恒泰證券已發行股份的29.99%。
公告指出,本次簽署的僅為意向性協議,具體的收購金額等內容尚需進一步協商確定。
天風證券表示,雖然本次收購不涉及控制權,但該交易尚需各方交易主體履行內部審批程序,并經中國證監會等主管機構審批通過后方可實施。
去年12月24日,中信證券公告稱,擬出資不超過134.6億元,購買廣州證券100%股權。但截至目前,該并購案尚無結果。
被收購者恒泰證券
此次天風看中的恒泰證券,在行業里一直處于默默潛行的狀態,但它絕非無名之輩。
天眼查資料顯示,恒泰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包頭華資實業,其他股東包括中昌恒遠控股,上海怡達科技等。公司股東錯綜交雜,淵源很深,歷史上對公司影響極大。
另外,恒泰證券自身也有不少的潛質。
首先,牌照齊全。恒泰雖然規模不大,注冊資本僅為26億出頭,但恒泰有著非常寶貴的“全牌照”資質。包括經紀業務、資管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投顧業務、衍生品等一應俱全。各項業務發展參差不齊,但勝在全面。
其次,公司還控股了一家基金公司——新華基金。恒泰持有新華基金59%股權。在公募基金牌照日益緊俏,后進入者門檻不斷提高的今天,新華基金這個機構的控股權價值不菲。
其三,經紀業務布局較廣,根據公司網站,恒泰有逾150個經營性分支機構,超過140個營業部,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浙江、內蒙古等。并購恒泰,可以快速提升網點覆蓋程度。
去年“賣身”未果
事實上,這并非恒泰證券9名股東首次謀求“退出”。
早在去年1月2日,恒泰證券便發布公告稱,公司九名股東擬將持有的股份出售給中信國安集團,作價90億,雙方已經簽訂框架協議。
彼時公告顯示,擬出售股份的9名股東,與本次完全吻合。當時9名股東合計持股約7.8億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29.94%。
但這筆收購很快便以失敗告終。去年4月3日,恒泰證券發布公告稱,由于雙方未能在3月31日前簽署協議,股權轉讓協議終止。
文化融合非易事
并購從來沒有容易的事,尤其是金融機構。未來,天風如果確實推進并購,兩家公司的文化融合恐非易事。
首先,業務風格差異大。作為一個新銳券商,天風給業內的感覺是新銳、年輕、沖勁足的感覺。與之相反,恒泰長期給業內守成、溫和、不徐不緩、一線激勵水平較低、和股東關系錯綜交錯的感覺。
兩者風格差異如此之大,團隊融合絕非易事。
其次,天風自身已是全牌照,再并購一個全牌照券商,各業務團隊普遍存在業務重疊,
其三,金融機構自身業務的復雜性,決定了機構的資產質量只有真正的實控者才能知曉。資產質量良好程度,是否有隱藏的“雷”,歷來都是金融機構之間并購順遂與否的關鍵,這一點目前來看,也仍需觀察。
并購或已“箭在弦上”
在天風發布《簽署股權收購意向協議》公告的同時,公司還發布了一則大股東解除質押并再次質押的公告。
公告指出,公司第二大股東人福醫藥已于5月27日將所持有的天風證券5.23億股限售流通股解除質押,同日,人福醫藥又向招商銀行武漢分行質押了此筆股份。
與此同時,人福醫藥與上海天闔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武漢當代明誠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三特索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幾位一致行動人一起,已將合計持有的天風證券8.48億股中的97.94%,辦理了質押業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