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6 04:34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文 依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中國電影市場不斷發展的同時,電影侵權盜版也呈現出明顯的科技化、國際化、社交化、移動化趨勢,給電影版權保護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在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電影版權貿易與保護是重要的論題之一。
2019年春節檔前夕,國家版權局公布了2019年度第一批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包括《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廉政風云》《神探蒲松齡》《熊出沒·原始時代》和《小豬佩奇過大年》等8部國產電影,令電影界人士十分振奮。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對進口影片進行監測,旨在促進國際版權工作,將中國電影市場做強做大。
2018年,中國共生產各類影片1022部,票房達到歷史性的609.8億元,銀幕數量超過6萬塊,觀影人次超過17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在中國電影市場不斷發展的同時,電影侵權盜版也呈現出明顯的科技化、國際化、社交化、移動化趨勢,給電影版權保護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以版權監測保護為主要業務的冠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吳冠勇介紹,目前院線電影的盜版傳播渠道多樣化,有視頻平臺、網盤、搜索引擎、電商、社交網絡、BT網絡、小網站等。2018年,冠勇監測了上百部的院線電影,重點的86部電影的侵權鏈接達到了38.42萬條,造成各方損失約59.38億元;2019年春節檔8部影片累計監測盜版侵權鏈接5.1萬條,較去年同期的7.3萬條降低30.1%。
專家們認為,國內觀眾尚未形成完整的付費意識、影視盜版成本極低利潤豐厚、當下院線電影盜版侵權傳播渠道越發多樣化、進口電影在不同國家存在上映時間差等原因,致使盜版侵權行為不僅存在于電影的宣傳預熱期,更涉及電影產品整個播放周期,尤其在熱播期呈現全平臺、多模式傳播。同時,大量盜版內容存儲于海外服務器,加大了國內版權執法難度。一旦侵權行為發生,能否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處理,這是版權保護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電影前端院線的保護、下游平臺的監測,再加之國際版權貿易快速發展,都給國內版權保護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技術”雙結合的手段正成為一些版權保護平臺的首選。
據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介紹,國家版權局已連續15年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劍網”專項行動,一直將影視版權的秩序作為重點整治的目標。同時,國家版權局還實施了網絡視頻的重點監管、點播影院的專項整治、影視作品保護預警等措施,為電影市場蓬勃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業內眾權威人士共同發起國際版權監測保護共同倡議,希望聯合全球的版權組織、權利方、平臺方,成立國際版權聯盟,加強版權國際交流合作,應對新技術、新產品帶來的侵權盜版的國際化趨勢,合理合法維權,推動版權產業繁榮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