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09:0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是2017年2月IPO以后,拉芳發起的一起較大金額并購案。根據公告,拉芳擬使用現金808億元增資并收購上海縉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縉嘉”)51%股權。
發自廣州
以超過76倍的溢價,總部位于廣東汕頭的拉芳家化(14.710, -0.75,-4.85%)股份有限公司(603630.SH;以下簡稱“拉芳”)欲將一家成立不足3年的日化貿易企業收入囊中。
這是2017年2月IPO以后,拉芳發起的一起較大金額并購案。根據公告,拉芳擬使用現金8.08億元增資并收購上海縉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縉嘉”)51%股權。
這家標的企業一度由實際控制人王霞家族全資控制。王霞家族本可直接通過股權轉讓獲得數億元套現資金,卻偏偏要頗費周折地“繞道”注冊PE突擊入股上海縉嘉,繼而通過這一持股平臺來實現獲利。
此次交易預案發布之后,監管部門迅速發函問詢此次交易對方與上市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是否存在利益安排”。同時,時代周報記者發現,上海縉嘉的財務數據及盈利性等方面亦存可疑之處。
拉芳旗下擁有“拉芳”“美多絲”“雨潔”“圣峰”等多個品牌,產品涵蓋洗發護發、清潔沐浴、肌膚護理、口腔護理等多個領域。拉芳方面希望通過此次并購,豐富產品品牌和品類矩陣,并完善線上電商渠道和線下經銷商超渠道的全面布局,拓寬消費者層次和需求的覆蓋范圍。
對于交易對方與上市公司及實際控制人的關聯性、標的資產未來的盈利能力以及面臨的風險因素等問題,拉芳方面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關于您所提出的問題,交易所問詢函中有所涉及,敬請關注公司后續相關公告。”
蹊蹺的突擊入股
根據公開履歷及相關資料,王霞在日化行業浸淫多年,先后任職上海芳星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芳星”)CEO(2012年10月–2016年9月)、上海翼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CEO(2016年9月–2017年4月)。
其實王霞并非一開始就是上海縉嘉的股東,這位掌門人系一位“后來者”。2016年1月,王霞的弟媳范貝貝出資100萬元創立上海縉嘉。5個月后,范貝貝增資200萬元,上海縉嘉注冊資本達300萬元。
范貝貝也曾在上海芳星任職,此時上海縉嘉的100%股權依然由其持有。2017年5月,王霞開始擔任上海縉嘉CEO。5個月后,2017年10月,王霞出資312.24萬元增資上海縉嘉,其注冊資本增至612.24萬元。其中王霞持股51%、范貝貝持股49%。
今年1月,范貝貝又將上海縉嘉116.33萬元的出資轉讓給王霞。此次股轉后,王霞的持股比例增加至70%,而范貝貝則持股30%。
11月15日,由王霞家族成員及上海縉嘉高管持股的3家PE沙縣縉維、沙縣源洲、沙縣芳桐分別向上海縉嘉增資556.59萬元、191.93萬元、134.58萬元。
本次增資后,上海縉嘉注冊資本增至1495.35萬元,其中王霞持股28.66%、范貝貝持股12.28%,而沙縣縉維、沙縣源洲、沙縣芳桐則分別持股37.22%、12.84%、9%。
工商資料顯示,沙縣縉維、沙縣源洲以及沙縣芳桐均系2018年11月5日成立的有限合伙企業。
時代周報記者查實,沙縣縉維和沙縣源洲穿透后,股東人員和持股比例一致,即“自家人”王霞持股60%、范貝貝持股30%、秦超(王霞配偶)持股10%。
沙縣芳桐則是上海縉嘉的高管持股平臺。其中,王霞持股44.44%、秦超持股11.11%,而上海縉嘉高管沈瑜持股17.78%、沈國磊持股16.41%、金杰持股10.26%。
根據交易方案顯示,上海縉嘉100%股權整體估值為15.84億元,截至2018年8月31日合并口徑經審計凈資產僅為2402.76萬元,溢價率高達7655%。
據交易方案,此次收購分兩個步驟進行:首先,拉芳以3000萬元向上海縉嘉增資,增資完成后持股1.89%;其后,拉芳擬以7.78億元分別收購沙縣縉維、沙縣源洲所持的上海縉嘉49.11%股權。
根據協議,交易完成后,上海縉嘉的100%股權架構最終變更為拉芳持股51%、王霞持股28.12%、范貝貝持股12.05%、沙縣芳桐持股8.83%。
據公告,王霞家族實際掌握的沙縣縉維、沙縣源洲將分別獲得5.78億元、2億元(共計7.78億元)的轉讓對價。很顯然,這場高溢價收購背后,王霞家族是最大贏家,既套現了巨額資金,又獲得了上海縉嘉的較高比例股權。
關聯性存疑
一切看似早有安排。這3家PE突擊入股上海縉嘉,距離拉芳的收購交易僅有15天時間。那么,上海縉嘉為何要在“賣身”拉芳之前的半個月內迅速進行股權架構的調整?
這一疑問也成為監管層關注的重點。“請補充披露,沙縣縉維、沙縣源洲和沙縣芳桐的設立目的及各出資人實際出資情況。”11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下發給拉芳的問詢函中指出。
上交所還要求補充披露,上海縉嘉的設立和發展經營情況及歷次股權轉讓和增資的具體情況,“請進一步核實交易對方是否與拉芳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存在潛在的關聯關系或其他利益安排”。
拉芳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吳桂謙,其還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截至2018年10月8日,吳桂謙家族已牢牢控制著拉芳,除其本人直接持有拉芳30.66%的股權外,他的兩個女兒Laurena Wu、吳濱華分別持有拉芳21.14%、9.06%的股權。
隨著此次收購方案的進一步公開,拉芳與上海縉嘉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成為焦點。據時代周報記者調查,雙方此前或是“老相識”。
據拉芳首發上市的審計、驗資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披露的上海縉嘉《2017年度、2018年1–8月備考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報告》顯示,王霞家族與吳桂謙家族存在一筆資金借款往來。
4月,吳桂謙家族旗下的珠海拉芳易簡新媒體產業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拉芳易簡”)與王霞、范貝貝簽署關于上海縉嘉的《投資協議》。
根據《投資協議》,拉芳易簡對上海縉嘉提供可轉債借款3000萬元。并且拉芳易簡與王霞、范貝貝簽署《保證合同》,約定就該3000萬元借款由王霞和范貝貝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今年10 月,拉芳易簡與王霞、范貝貝簽署《承諾函》,拉芳易簡承諾不再行使轉股權,并要求上海縉嘉于 2018年12月31日前向拉芳易簡償還全部借款本金。
自收到上海縉嘉全部借款本金之日起,上述《投資協議》《保證合同》均自動解除。不過,截至該備考合并財務報表報出日,上海縉嘉尚未歸還拉芳易簡該項借款本金。
工商資料顯示,拉芳易簡是吳桂謙旗下重要的投資平臺,其中拉芳持股90. 90%,廖少君持股9.09%、“明星”PE廣東易簡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簡投資”)持股0.01%。
工商資料顯示,廖少君系廣東眾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友創投”)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股90%。招股書顯示,眾友創投系拉芳的發起人股東。在首發上市后,眾友創投持有的拉芳股權有所稀釋。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眾友創投持有拉芳169萬股,占比0.75%,已全部被質押。
易簡投資則由前廣發證券(13.030, -0.38, -2.83%)投資銀行總部TMT業務部總經理胡衍軍控制。2015年7月,離職廣發證券后,胡衍軍創立了易簡投資,現持股43.50%。
按照《投資協議》和《保證合同》來看,很明顯在此次收購之前,吳桂謙及拉芳方面就已經與王霞和范貝貝方面存在交集。
不過,拉芳發布公告稱,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相關規定,上述5名股東均不屬于公司的關聯方,本次交易事項亦不構成關聯交易。
除此之外,此次交易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且該收購交易已經拉芳第二屆董事會2018年第七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盈利能力不明
上海縉嘉自身未來的盈利性是這樁收購案中的另一個問號。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上海縉嘉的業績在今年出現猛增的情況;另一方面,旗下子公司原本是屬于實際控制人王霞方面直接持有,但在交易之前卻出現了集中整合至上海縉嘉的情形。
在拉芳的描述中,上海縉嘉的質量頗佳:上海縉嘉系海外優質化妝品的品牌運營商及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商,致力于為中國消費者提供豐富優質的海外美妝產品。
上海縉嘉聲稱建立了品牌成長和銷量增長兼得的“品銷合一”電商業務模式,目前共運營12個代理品牌的天貓國際品牌旗艦店,同時與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等電商平臺以及其他精品渠道均有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在業績方面,拉芳僅公布了上海縉嘉2017年和2018年1–8月的財務數據。而對比這兩個時間段內的財務數據,仍然存在諸多疑問。
在營業收入方面,上海縉嘉在2018年前8個月取得的營收超過2017年全年。2017年,上海縉嘉營收2.95億元,2018 年1–8月則為3.51億元。
在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上海縉嘉2018年前8個月期間的凈利潤,卻僅比2017年有微幅增加。上海縉嘉2017年凈利潤為3040.61萬元,2018年1–8月則為4678.98萬元。
營業成本亦是微幅增加。上海縉嘉2017年營業成本為2.05億元,2018年1–8月則為2.07億元。而銷售費用卻大幅增加,上海縉嘉2017年銷售費用為3995.33萬元,2018年1-8月則為7532.09萬元。
上交所要求拉芳補充披露,標的公司最近兩年又一期的主要財務數據、實際和備考的盈利情況,并結合標的公司的歷史經營情況及所處行業競爭和增長情況等,具體說明盈利預測的合理性和可實現性。
事實上,近年來,進口化妝品市場規模受益于鼓勵進口消費的政策支持、消費升級等因素,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然而,隨著日韓系、歐美系化妝品品牌不斷進入中國市場,行業競爭亦逐步激化。
“如果未來進口化妝品市場需求增長趨勢放緩,或者上海縉嘉不能及時應對行業和市場發生的變化,可能對上市公司未來的戰略實施、經營業績,以及業績承諾方實現業績承諾產生不利影響。”公告稱。
此外,拉芳稱,還存在上海縉嘉與代理品牌廠商業務合作關系變化導致的經營風險。上海縉嘉目前共在中國市場代理21個海外化妝品品牌,若未來其與這些代理品牌廠商之間的業務合作關系發生不利變化,均可能導致自身未來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不利影響。
根據公告,標的公司通過獲取海外優質化妝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代理權,依托多種社交平臺以圖文、短視頻、直播等品牌表達和產品展示方式,提供品牌整合營銷及進口運營管理等服務。
上交所要求補充說明前述代理權的具體權限內容及剩余年限,是否具有獨家性和排他性,是否存在后續無法持續獲取代理權的風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