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銀行遞交招股書不到一個月,廈門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農商行)擬于上交所上市的IPO申請也緊跟其后獲得證監會受理,并于2017年12月29日在證監會網站預先披露招股書申報稿。至此,廈門當地三家擬上市銀行中已有兩家進入A股排隊隊列。
記者注意到,廈門農商行在2014~2016年間,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94%,總資產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46%。截至2017年9月底,該行資產總額達1239.94億元,然而不良貸款余額也在持續增加,2014~2016年末分別為2.87億元、3.76億元、4.89億元,在2017年上半年末已達5.64億元。
擬發行不超過12.45億股
2017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廈門農商行在證監會網站預先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書申報稿。從材料報送時間來看,該行僅比同城的廈門銀行稍遲了二十來天,也成為去年最后一家躋身A股排隊隊列的擬上市銀行。
此番IPO,廈門農商行計劃在上交所上市,擬發行股份數量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且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的25%,即數量在4.15億股~12.45億股之間。所得募資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
業內都在關注,廈門銀行、廈門農商行以及廈門國際銀行這相繼提出IPO計劃的三者之中誰將先行一步,成為廈門本地的“銀行第一股”。
進度方面,廈門銀行和廈門農商行已占先機。兩家銀行分別于2017年6月、5月在廈門證監局輔導備案,并于當年11月及12月先后獲得證監會受理IPO申請,雙雙順利進入A股上市排隊隊列。而反觀廈門國際銀行,雖早在2007年便提出上市計劃,并邀請投行對其進行上市輔導,但至今并無更多實質性動作。如此一來,業內聚光燈還是更多地打在了廈門銀行以及廈門農商行的身上。
招股書顯示,廈門農商行沒有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前十大股東中,共有機構9家,其中8家是廈門本地企業。持股5%以上的4名股東皆為本地國有企業。具體來看,廈門象嶼資產管理運營有限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持股8.01%;廈門港務(11.280, 0.33, 3.01%)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96%、廈門國際會展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95%,分別為第二、第三大股東;廈門國貿(10.610, 0.40, 3.92%)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則以5.81%的持股比例,成為該行第四大股東。
不良貸款余額連年升高
廈門農商行近年來各項業務發展迅速,規模快速擴張。廈門農商行表示,2014~2016年資產總額快速增長主要依靠證券投資和客戶貸款增長帶動。2017年以來,資產總額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調整資產結構,增加貸款投放服務實體經濟,同時積極落實監管機構降杠桿政策,降低了非信貸資產的增長速度。
記者注意到,2014~2016年廈門農商行貸款總額年增速均在30%以上,截至2017年6月30日,其客戶貸款總額達到394.54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廈門地區總額比例為4.49%。而客戶貸款總額保持持續增長的同時,不良貸款總額也承受著遞增壓力。招股說明書顯示,廈門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保持穩定,截至2017年6月末、2016年末、2015年末、2014年末,分別為1.43%、1.37%、1.40%和1.42%,而不良貸款余額在上述時點卻分別為5.64億元、4.87億元、3.76億元和2.87億元,較上年末分別上升15.89%、29.53%、31.12%,表現出持續增長但增幅逐漸放緩趨勢。
其中,不良貸款余額主要集中在中型和小型企業。2016年末公司業務不良貸款余額較2015年末大幅上升177.25%,主要原因正是在于公司貸款中的小型企業不良貸款金額由2445萬元大幅上升至11208萬元。
招股書亦披露,對于廈門農商行在不良貸款上的表現,監管機構此前曾多次提出過監管意見。在2016年度監管意見中,廈門銀監局指出該行“不良增長壓力大,異地貸款增速占比高、聯保貸款化解壓力大”。
而廈門農商行則解釋稱,報告期內宏觀經濟復蘇緩慢,該行基于審慎原則,對部分貸款調降五級分類所致。同時表示,報告期內,該行積極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加大貸款回收和核銷力度應對不良貸款持續增加的趨勢。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