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 11:05 | 來源:中國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盛禾生物迄今為止獲得兩輪融資,即A輪和A+輪,分別發生于2023年8月2日和2023年9月27日,引入了投資人倚鋒安盛、倚鋒安禾及北京越禾,獲得融資分別為2.1億元和0...
盛禾生物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
資料顯示,盛禾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用于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生物制藥公司。盡管成立5年之久,但公司所有產品均未實現商業化,也沒有相關方面的收入及利潤,而港股18A規則或成為其上市融資的救命稻草。
9款在研管線均位于臨床及臨床前
招股書顯示,盛禾生物目前在研管線共包括9款產品,主要涵蓋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膀胱癌、膽道癌、結直腸癌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等。其中,有3款被列為盛禾生物的核心產品,分別為IAP0971、IAE0972和IAH0968。
記者注意到,上述9款在研產品均位于臨床前及臨床試驗階段。其中,進展最快的是IAH0968,目前處于臨床II期試驗階段;IAH0968中關于結直腸癌適應癥的研究將于2024年1季度進入臨床III期階段。
來源:盛禾生物招股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盛禾生物正在開發的生物制劑具有同類首創/同類最佳潛質。尤其是各類免疫療法,包括用于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體細胞因子。其中,公司的IAP0971、IAE0972和IBB0979等產品是臨床進展最快的抗體細胞因子候選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免疫療法具有創新性,可以克服目前可用療法中低緩解率、耐藥性等缺點,同時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并帶來相應治療益處。不過,盛禾生物的創新藥具有研發周期長、投資較大的特點,如果在研產品長期未能實現商業化,公司將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招股書顯示,2021-2022年及2023年1-9月,公司研發開支分別為6403.3萬元、5317.1萬元和3399.6萬元;虧損分別為7063.2萬元、5198.8萬元和7540.5萬元。
投資人突擊入股是否存利益輸送
招股書顯示,盛禾生物迄今為止獲得兩輪融資,即A輪和A+輪,分別發生于2023年8月2日和2023年9月27日,引入了投資人倚鋒安盛、倚鋒安禾及北京越禾,獲得融資分別為2.1億元和0.6億元,共計2.7億元。截至目前,倚鋒安盛、倚鋒安禾、北京越禾在盛禾生物的持股比例分別為9.52%、4.76%和4.09%。
來源:盛禾生物招股書
在獲得A輪融資的第二天,盛禾生物就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需要指出的是,倚鋒安盛、倚鋒安禾突擊入股,也引發了證監會的關注。證監會要求盛禾生物就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說明上述投資人突擊入股公司的原因,以及增資的對價、定價依據、公允性和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
隨著上述3位投資人先后入股,盛禾生物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獲得大幅提升,由2022年末的182.1萬元增至2.20億元。
與此同時,盛禾生物的估值也獲得相應提升,為14.7億元。這意味著,在獲得融資的同時,公司也剛好滿足港交所對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的要求。
根據港股《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的規定,公司上市時市值至少為15億港元,同時運營資金足以應付公司由上市文件刊發日期起至少12個月所需開支的至少125%。
業務獨立性遭質疑
除引入相關投資外,盛禾生物的融資渠道極其單一,主要通過南京博德獲得貸款。截至2020年底、2021年底及2023年9月底,公司從南京博德得到的貸款分別為1.58億元、1102.5萬元和3436.8萬元,合計超過2億元。
此外,南京博德曾于2022年12月為盛禾生物豁免貸款1.8億元,這一動作使其負債凈額由截至2021年底的1.32億元大幅減少至截至2022年底的150萬元。
除提供高額貸款外,南京博德還是盛禾生物的5大供應商之一,兩者的業務往來始于2018年。在2021-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在南京博德的采購金額分別為3444.2萬元、222.4萬元和180.6萬元,在采購總額中的占比分別為45.9%、7.1%和9.9%。
招股書顯示,南京博德成立于2003年,主要從事小分子活性藥物成分的研發、制造及銷售。早在2014年,盛禾生物實控人張峰通過其控股公司向朱振飛收購了南京博德全部股權,而朱振飛自2018年盛禾(中國)生物制藥成立以來一直擔任其外部法律顧問。
由于盛禾生物與南京博德同屬于實控人張峰,證監會對其業務獨立性存疑,并要求說明:南京博德向公司提供高額貸款的原因、合規性以及無條件豁免貸款的原因及合理性;與南京博德在人員、業務、資產、財務等方面的獨立性,并說明公司是否存在重大依賴風險,是否對發行上市構成實質障礙。
關于盛禾生物上市進程,中國網財經將持續保持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