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14:2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吳正懿 覃秘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綜合多位市場人士的觀點,全面注冊制時代,作為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對接的關鍵人物,董秘的作用和價值日益突出:除了是上市公司對接資本市場的“外交官”,作為公司治理“守...
6月8日,ST信通披露,李淼因個人職業發展規劃需要,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秘書職務,辭任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而據東財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200多位董秘辭職。2022年,A股市場則有超過1200位董秘離職,多家公司一年內更換董秘3次及以上。
上海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董秘離職可分為主動和被動兩類:主動離職的群體中,有很大部分是另謀高就,轉戰其他領域或下一家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由此也出現了一批財富快速增值的職業董秘;被動離職的人員中,不少企業涉嫌違法違規,董秘作為信息披露負責人需要承擔責任。
綜合多位市場人士的觀點,全面注冊制時代,作為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對接的關鍵人物,董秘的作用和價值日益突出:除了是上市公司對接資本市場的“外交官”,作為公司治理“守門員”“合規執行官”乃至“品牌營銷官”和“企業價值增長官”的角色也更為凸顯。由此,董秘工作也迎來了“三高”挑戰:高質量信息披露、高頻度投關活動、高要求資本運作。
監管趨嚴,董秘“逃離”問題公司
上市公司遭遇極端困境,或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或存在內部爭斗等情形下,相關高管往往會因怕擔責而離職。
監管更嚴了,活難干了——這是A股市場董秘群體的普遍感受。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暨2023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表示,要完善全面注冊制下的信息披露制度,強化信息披露一致性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打造更加公開、透明、可信的上市公司。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明確指出,中國證監會制定的信息披露規則是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論規則是否有明確規定,凡是投資者做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需的信息,上市公司均應當充分披露,內容應當真實、準確、完整。
在此背景下,“逃離”問題公司,成為董秘的優先選擇。由于上市前后連續8年財務造假,*ST奇信退市已成定局。4月22日,公司發布公告,財務總監馬計,董事、副總裁、董秘譚強,證券事務代表余麗麗均以個人原因為由辭職。辭職后,三人不再擔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職務。據查詢,譚強2022年7月入職,在*ST奇信工作尚不足一年。
“上市公司遭遇極端困境,或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或存在內部爭斗等情形下,相關高管往往會因怕擔責而離職。”有券商人士對記者說。
今年4月15日,*ST必康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及實控人李宗松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同一天,*ST必康披露了公司副總裁、董秘李軍辭職的消息。
一系列的重罰案例,讓市場各方真正體會到了監管“升壓帶電”的威力。5月11日,ST起步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公司2018年、2019年年度報告及2020年半年報存在虛假記載、可轉債《募集說明書》存在虛假記載等行為。其中,時任董秘、董事、副總經理吳劍軍作為“其他責任人員”,被處以200萬元罰款。據查,吳劍軍已于2021年4月辭去在ST起步的職務。
統計顯示,2022年度,A股市場有超過300位在職董秘因違規被處罰,罰款超過百萬元的有14例,超過千萬元的有2例。
個別公司董秘在辭職時的“臨別贈言”頗為耐人尋味。退市中昌去年6月底公告收到副總裁、董秘方圓的辭職報告。方圓寫道,她親眼見證并參與了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于2022年4月8日上任后,短短兩個多月內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勤勉盡責,查明公司經營真實狀況以實現化解公司危機的可能性,保證公司內部控制有效,穩定、規范公司治理,努力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整個過程。但是,“鑒于股東結構的不穩定導致部分股東在短期內反復提請相同的罷免議案,董事會在短期內再次發生更迭,影響了本已穩定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亦影響了本已有序推進的各項工作,本人依法履職亦受到了阻礙,對此深表遺憾,特辭去公司董事會秘書的職務。”
董秘離職原因除了“大事故”之外,也有小意外。凱龍高科5月30日晚公告,因相關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公司董事長臧志成和財務總監、董秘曾睿被江蘇證監局出具警示函。事情起因是,公司官方微信公號多次發布宣傳文章,包括引用董事長微信賀詞“近期迎來雪花般的訂單就是凱龍騰飛的好兆頭”等。據查,5月中旬公司公告,曾睿已不再兼任董秘一職。
近年來,因上市公司公眾號發布宣傳類文章、互動平臺回答提問不嚴謹等情形出“意外”的上市公司案例不少,有部分董秘因此離職。
股權致富,職業董秘轉戰下一場
大量擬上市公司需要有經驗的董秘來幫助推動上市事宜,開出的條件也非常豐厚,當然核心還是股權激勵——董秘看重的也是股份。
還有一些董秘離職,是找到了更好的機會,譬如加盟一家擬上市公司。除了較高的薪酬外,對方還愿意給出相當豐厚的股權激勵。對擬上市公司來說,已上市公司董秘尤其是有著全程IPO經驗的董秘,會給公司上市帶來極大的幫助。對董秘來講,通過協助擬IPO公司上市拿到一定的股份,待公司順利上市融資后辭職抽身,則是一次財富快速增值的機會。
如碩世生物前董秘吳青誼,2002年3月至2012年12月一直擔任陽光照明董秘兼副總經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轉戰另一家浙江上市公司亞廈股份出任董秘、副總經理。據公開資料,在這14年董秘生涯中,吳青誼并未獲得股權激勵。轉折點在2016年5月,吳青誼加盟了擬上市公司碩世生物出任董秘。之后,碩世生物實施股改,吳青誼搭上了IPO快車。2019年年底,碩世生物登陸科創板。2021年6月,吳青誼“急流勇退”,辭職時持有碩世生物約40萬股。
恒而達前董秘沈群賓,2010年加盟三棵樹后與證券事務代表方俊鋒緊密配合,推動三棵樹在2016年上市。之后,沈群賓去了擬上市公司恒而達,方俊鋒尾隨而至,兩人又順利推動恒而達在2021年初上市,兩人分別持有100萬股、5萬股(間接持有)。恒而達上市僅1個多月,方俊鋒接任董秘,沈群賓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
“隨著注冊制時代的到來,大量擬上市公司需要有經驗的董秘來幫助推動上市事宜,開出的條件也非常豐厚,當然核心還是股權激勵。董秘看重的也是股份。”浙江某資深董秘對記者表示,有些董秘在加盟時就已和企業實控人約定好,上市之后不久就會離職。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A股市場有827位董秘持有公司股權,占比約為16.3%。與2022年相比,持有公司股權的董秘數量增加了120余位,占比提升了1.3%。
董秘圈內還流傳著一些傳奇故事。如王家庚,他最初在山東華陽科技任證券部職員,之后跳槽進入山東海宇集團任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2010年進入擬上市公司金雷風電擔任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2015年5月底,金雷風電上市剛一個月,王家庚辭去了金雷風電職務,很快入職另一家擬上市公司泰和科技。2019年年底,泰和科技登陸創業板。約兩個月后,王家庚辭去泰和科技副總經理、董秘職務。據披露,王家庚辭職時合計持有泰和科技378萬股。
“IPO沒那么容易,不確定性強。能熬到上市的,其實并不多。”有接受采訪的券商人士表示,“職業董秘”不僅對專業素養要求高,各方面綜合能力強,甚至還需要運氣。業內流傳的多是董秘暴富的故事,其實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
從公開信息來看,董秘等高管離職的多數理由都是“個人原因”。如今年離職的200多位董秘,因“個人原因”離職的超過80位。從記者采訪了解的情況來看,董秘卸職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內部職位調整、個人職業發展變化、與實控人溝通不暢等。
“主要還是看個人定位,單純做信息披露,做事務型董秘,如果公司各方面比較規范,其實還是比較輕松的,但很多經歷過IPO的董秘待不住,希望能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湖北一位離職不久的董秘告訴記者。據了解,他本人參股了某投資公司,主要跟蹤一級市場,同時也尋找在擬上市公司的工作機會。
注冊制時代,董秘專業價值更突出
全面注冊制更加強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作為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董秘的壓力肯定會更大,同時,專業價值也會更加突出。
市場對董秘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至于個別董秘的“出格”言行很容易被輿論放大。如,某明星企業老板離婚,董秘朋友圈怒懟質疑者;某公司董秘發朋友圈稱,如未達市值目標“切腹謝罪”……都成為一時市場關注的熱點。
“全面注冊制,對董秘來說,工作更重要了!”廣發證券投行部相關負責人評價,在全面注冊制推行之后,更加強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對于上市公司的合規管理、規范運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讓上市公司在這方面面臨著較大的挑戰。作為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董秘的壓力肯定會更大,同時,專業價值也會更加突出。
TCL環保科技董秘、《董秘修煉手冊》作者田瑞龍認為,董秘是為價值而生的職業。“我們要打通各個工作節點,提升崗位價值——以信息披露合規守護價值,用資本運作重構價值,讓投資者關系管理傳遞價值,通過頂層戰略來提升價值,將這些工作融會貫通,通盤考慮,統籌調度。”田瑞龍說。
市場對董秘的認可,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薪酬持續上漲。據董秘學苑統計,2022年,3910位可比董秘薪酬的中位數是65萬元(即超過一半的董秘,薪酬是65萬元及以上),相比于2021年的62.42萬元,同比增長了4.13%。其中,年薪超過100萬的董秘有893位。這個數據彰顯了董秘作為上市公司高管的身份,也是市場對于董秘這個職位的認可。
除了工資收入外,在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中,董秘都是拿到激勵股份數額較多的核心高管。中部地區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訴記者,近年來他股權激勵拿到的“獎勵”已超過工資收入。據查詢,他每年可以兌現的股權為25萬股,盡管股價一直在變化,但他的賣出價格仍較當初的授予價格高了不少,實際拿到手的“激勵”也超過100萬元。
還有一些優秀的資深董秘“與時間做朋友”,收益頗豐。比如,偉星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偉星股份、偉星新材的董秘謝瑾琨、譚梅,是堅定的長期主義者,追隨公司發展一路成長,并獲得充分認可,通過一輪輪的股權激勵“積攢”起了不少股份,目前分別持有各自公司3132.6萬股、859.74萬股股份,成為價值投資的典范。
在風險控制方面,董監高責任險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認可。據統計,截至4月末,今年已有14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購買計劃,2020年至2022年同期,這一數據分別為54家、90家、210家。
“董秘作為最懂公司和資本市場的人,是連接上市公司、投資者、監管部門、社會公眾的橋梁和紐帶。董秘履職中需要不斷強化戰略思維,善于運用股權激勵和ESG管理的手段,構建董秘的核心價值和影響力。”麗珠集團董秘楊亮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