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 09:51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鋰礦盜采等亂象背后的“地下新能源產業鏈”同樣危害巨大。陳佳認為,這套“地下新能源產業鏈”一旦蔓延開來,將對整個國內上游市場形成巨大沖擊,甚至有可能通過中資新能源...
2月24日晚,微信公眾號“宜春發布”發文稱,將依法嚴厲打擊在全市范圍內非法偷采盜采、私挖濫采、無證開采等行為,依法嚴厲打擊涉鋰電新能源產業有組織犯罪等行為。
據了解,此前碳酸鋰價格一路上漲,在利益的驅動下,江西宜春曾有部分村莊村民上山私挖濫采鋰礦,帶來了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
而宜春作為“亞洲鋰都”,此前還曾出現錦江水質異常、鋰鹽企業關停以配合檢查的事件。面對這些問題,宜春將如何進一步規范鋰資源的開發?
“地下新能源產業鏈”的形成
整體來看,我國鋰資源不算豐富,但江西宜春卻有著儲量豐富的鋰云母礦。宜春現探明可利用氧化鋰總儲量約250萬噸,這讓它拿下了“亞洲鋰都”的美譽。
據了解,宜春鋰云母礦資源分布主要集中于兩個區域:宜豐-奉新礦區,包括宜豐縣花橋鄉、同安鄉及奉新縣上富鎮等;新坊礦區,即江鎢所屬的宜春鉭鈮礦。
但實際上,宜春的礦山中還有大量的未詳勘地區,真正蘊藏的鋰資源數量會更為龐大。在很多村莊的后山,只要在地上挖出幾米的深坑就能挖出鋰礦石,這也讓宜春近期私挖濫采等問題頻發。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甚至有許多村民扛著鋤頭帶著飼料袋就上山挖礦。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鋰資源的開采環節屬于整個新能源產業鏈技術含量最低,然而又是綜合利潤率相對最高的一個板塊。近年來,這已經成為非法開采違規運營的重災區,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領域的焦點之一。
具體來看,鋰資源開采過程中一般會存在哪些亂象?陳佳表示:“在上游端各種非法偷采盜采、私挖濫采、無證開采、以探代采、超深越界開采的行為五花八門;并正在試圖打通中下游非法買賣、存儲、加工、運輸等灰色渠道。這些亂象形成了一套‘地下新能源產業鏈’,給當地生產安全、環境保護以及市場秩序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綜合風險。”
那么,這些亂象又會帶來哪些問題?
“鋰礦盜采是破壞了礦區的自然生態環境,使得國家的礦產資源流失,削弱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資源儲備,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發展和安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盜采行為多發于偏遠地區或山區,采礦者往往沒有安全保障措施,容易發生事故或傷亡事件,威脅人身安全。同時這種行為還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損害了礦區周邊居民的合法權益。”
除了安全、資源方面的問題,鋰礦盜采等亂象還會帶來生態環境的破壞。洪勇向記者表示,采礦過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機械設備,這些設備可能會對土地、水源和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采礦活動還會產生大量粉塵、噪音、有害氣體等污染物,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影響。
而對整個新能源產業來說,鋰礦盜采等亂象背后的“地下新能源產業鏈”同樣危害巨大。陳佳認為,這套“地下新能源產業鏈”一旦蔓延開來,將對整個國內上游市場形成巨大沖擊,甚至有可能通過中資新能源產業鏈出海的渠道向外延伸,進一步加深全球鋰資源市場價格的紊亂。
“本質上,(這套‘地下新能源產業鏈’)就是把從勘探開采到加工運輸的環保成本和法治成本給省去了。但最終這些成本并沒有消失,只是轉嫁給了當地居民和全球消費者,比如污染宜春秀美的宜居環境、激化國內新能源上下游市場的價格戰、向國外輸送低價格高環保成本產品等。因此無論是從綠色發展、安全生產以及鞏固新能源支柱產業等戰略層面來看,對這套‘地下新能源產業鏈’進一步強化治理已經迫在眉睫!”陳佳說。
宜春出手整治鋰礦盜采等亂象
那么針對這些亂象,宜春將如何進行整治?
根據宜春發布的《關于嚴厲打擊涉鋰電新能源產業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宜春此次重點打擊內容為:
(一)依法嚴厲打擊在全市范圍內非法偷采盜采、私挖濫采、無證開采、以探代采、超深越界開采鋰礦等礦產資源行為和非法買賣、存儲、加工、運輸無合法來源礦產品行為。
(二)依法嚴厲打擊以工程建設、礦山修復治理、土地整理、設施農業用地等項目施工為名的非法采礦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破壞行為。
(三)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農用地、林地非法從事“水洗砂、風化砂、機制砂”作業、建筑用石料開采等行為。
(四)依法嚴厲打擊涉鋰電新能源產業有組織犯罪行為。
(五)依法嚴厲打擊涉鋰電新能源產業其他違法犯罪行為。
上述通告表示,歡迎廣大干部群眾積極舉報涉鋰電新能源產業違法犯罪行為,相關線索經查證屬實后將給予一定獎勵,并對舉報人信息嚴格保密。
鋰礦熱潮或冷卻,此前“鋰渣”也被搶
為何宜春會出現鋰礦盜采等亂象?或許也是因為此前碳酸鋰價格一路飆升,讓這種在宜春并不罕見的石頭成為了“寶貝”。
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11月10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達到56.75萬元/噸,和2020年同期4.2萬元/噸的價格相比,碳酸鋰兩年時間價格已經漲了12.5倍以上。
此前鋰價的飆升,也使得宜春連“鋰渣”都成為了香餑餑,被許多公司爭搶。在2022中國(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暨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國際交流會上,江特電機高級工程師、技術總工鄧紅云就表示:“以前(鋰渣)是沒人要的,倒貼錢出去的,現在(客戶)都是在積極地搶,蜂擁著打電話(要鋰渣)。”
按鄧紅云當時的說法,一開始3.5%品位的鋰云母都是被嫌棄的,但現在(2022年11月)2.5%、1.5%甚至0.5%品位的都拿來用。鋰資源基本已經被“吃干榨凈”,江特電機的尾礦已經做到了0.1%以下。
據了解,江特電機在宜春地區擁有鋰瓷石礦3處采礦權和4處探礦權,已探明鋰礦資源儲量9460萬噸,另有3處礦源處于詳查階段,合計持有或控制的鋰礦資源量1億噸以上。
不過近期鋰礦價格持續下跌,或許也會讓這種“搶鋰”熱潮出現冷卻。據Wind數據,截至2023年2月24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已經跌破40萬元/噸,報39.975萬元/噸,較2022年11月高點56.75萬元/噸已經跌去了近30%。
中泰證券研報表示,從需求端來看,江西鋰云母采購情況不佳,價格隨鋰鹽價格同步下滑,成本支撐力不足。下游材料廠庫存消耗,但近期采購熱情不高,雖有詢單,但實際成交量較少。另外終端需求不佳,產業鏈各環節產品價格依舊弱勢運行。
錦江污染曾致多家鋰礦企業暫停生產
此前,宜春“母親河”錦江曾出現較為嚴重的水質污染,多家位于宜春的鋰礦企業因此暫停生產接受檢查。
2022年11月29日,云母提鋰龍頭永興材料發布公告稱:“近日,全資子公司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永興新能源“)碳酸鋰冶煉生產線因配合環保調查需要臨時停產。”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鞍重股份也于12月1日發公告表示,控股孫公司江西領能鋰業有限公司進行臨時停產。同年12月3日,康隆達發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江西天成鋰業有限公司、江西協成鋰業有限公司“近日暫停生產”。這些停產的鋰鹽企業均位于宜春。
2022年12月6日晚間,宜春市人民政府就相關事件發布公告稱,再生鉛企業江西齊勁材料有限公司為主要污染源,而江西齊勁材料有限公司和當地另一家鋰鹽企業永興新能源涉嫌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含鉈污染物,正在被調查。
同年12月9日,永興新能源恢復生產。永興材料表示,公司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一是對碳酸鋰生產相關環保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制定并實施進一步完善的方案,確保各項指標均達標排放;
二是進一步完善環保管理制度,確保各項環保措施落實到位;
三是對永興新能源相關人員進行環保專業技能和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全員環保安全意識。
陳佳表示,盡管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初衷是人類解決環境壓力、實現綠色發展,但現實中,包括鋰資源勘探開發、機械開采、加工運輸、中間品與最終品制造環節,其中尚有相當多的流程目前還是達不到國內“雙碳”目標環保要求的。
“為了減少新能源礦產開采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危害,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環保措施和技術手段,嚴格執行環保法規和標準,加強對新能源礦產開采過程中環保問題的監管和管理。”洪勇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