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 14:39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此次申請上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3.45億元,用于新增年產5萬臺工業減速機智能工廠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升級技改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深交所官網顯示,浙江通力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通力科技”)已遞交申報稿,計劃在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為安信證券。
此次申請上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3.45億元,用于新增年產5萬臺工業減速機智能工廠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升級技改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大客戶成立即合作
據介紹,公司主要從事減速機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主要產品為“通力”系列減速機。絕大多數工作機負載大、轉速低,不適宜用原動機直接驅動,需通過減速機來降低轉速、增加扭矩,后者可應用于冶金、化工、環保、物流、紡織、航空航天、海洋裝備、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
申報稿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下稱“報告期”),通力科技產生營業收入3.07億元、3.43億元、4.67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為3724.15萬元、5515.3萬元、9055.16萬元。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由通用減速機與工業齒輪箱兩類減速機產品的銷售收入構成。公司通用減速機與工業齒輪箱銷售收入合計在各期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98.1%、98.54%及98.63%。
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金額分別為3113.53萬元、3336.7萬元和4964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12%、9.72%及10.62%,客戶集中度較低。
2020年及2021年度,通力科技的前兩大客戶分別為湖南通歌傳動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湖南通歌”)和通歌實業(上海)有限公司(下稱“通歌實業”),其中對通歌實業的銷售額系通歌實業和通歌集成的銷售總額,兩家公司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楊杰控制。
IPO日報注意到,報告期內的第一大客戶湖南通歌成立于2016年3月,自成立當年便與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擔任經銷商的角色;受同一實控人控制的第二大客戶通歌實業和通歌集成,前者成立于2016年1月,成立當年與公司開展業務合作,后者成立于2021年4月,同樣也是成立當年就與通力科技開展業務合作;另一家客戶沈陽通歌自動化有限公司(下稱“沈陽通歌”)成立于 2019年4月,自2019年起成為公司經銷商。
報告期內的大客戶大多成立當年便與通力科技合作,這是巧合嗎?
根據公司的說法,通歌實業、通歌集成、湖南通歌、沈陽通歌的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相互之間為前同事關系,均曾就職于同一減速機行業企業銷售崗位。湖南通歌的實控人楊杰2016年先行與公司開展合作,后三家公司的負責人、也是楊杰的前同事也相繼成為通力科技的經銷商。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于公司的第三大客戶廣東雋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成立于2010年11月,自2010年起雙方開展業務合作,系公司的直銷客戶。
內控不規范
報告期內,通力科技存在關聯交易,轉貸、個人卡支付、現金交易、與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家族較多資金拆借等財務不規范情況;同時還存在向控股股東通力控股、董事及大股東項建設等人租賃房屋,為通力控股代墊費用等情形。
例如,2020年通力控股與浙江向東包裝有限公司因通力控股所有的林北廠房租賃合同事項發生糾紛。相關租賃合同簽署時,由于經辦人員疏忽,以通力科技的名義與浙江向東包裝有限公司簽訂并以公司的名義提起訴訟。通力科技當年向瑞安市人民法院墊付訴訟費、保全費共計54112元,并墊付訴訟財產保全責任費4000元,合計代墊訴訟相關費用58112元。
通力控股歷史上還存在向員工融資的情況。
據披露,公司曾向林孝敏等8名員工融資,借款金額共計335萬元,該類融資最早形成于2006 年。公司表示,向員工融資主要系通力控股早期為擴大經營規模,購買土地及生產設備等,基于經營方面的資金需求而向員工借款。2018年之前,通力控股每年原則上按照 8%-12%的利率向員工支付利息;2018年度通力控股清理了上述融資。
此外,公司于報告期內未繳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員工人數較多。2019年,通力控股未繳社保人數95人、未繳公積金人數304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員工社會保險的繳納比例分別為76.54%、94.8%和93.81%,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比例分別為24.94%、85.82%和92.2%。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