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16:51 | 來源:鳳凰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國內創投市場投融資事件數量與投融資金額雙雙下降,其中投融資事件共7,469起,較2019年減少25.02%,共計融資金額10,258億元,較2019年減少15.69%;融資事件數量與融資金額...
2020年國內創投市場投融資事件數量與投融資金額雙雙下降,其中投融資事件共7,469起,較2019年減少25.02%,共計融資金額10,258億元,較2019年減少15.69%;融資事件數量與融資金額均為近6年最低點。
一、活躍機構數量驟減20%,Top15機構卻在逆周期加碼
穿越疫情的一年中,國內創投市場共有超過5,500家投資機構參與了股權投資,較2019年近7,000家減少了20%。即便如此,Top15機構卻在逆周期加碼布局。
2020年有投資事件的5,544家機構中,出手20起以上的投資機構共85家,占總數的1.53%;634家機構投資次數不少于5起,占總數的11.54%。
2020年國內創投市場最為活躍的15家機構中,有12家機構的投資數量較2019年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紅杉中國與騰訊投資出手次數再次破百,毅達資本與中金資本投資數量翻倍,而經緯創投、啟明創投、源碼資本、達晨財智等機構投資數量也較2019年有大幅度增加。
2020年投資數量最多的15大投資機構參與投資數量882起,較2019年的807增加9.29%,參投事件數量占總數的9.53%,而2019年這一數字為6.17%,創投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特別是,2020年出手超過20次投資機構僅85家,而這85家機構撐起了2020年創投市場的三分之一。
二、新銳機構出手頻繁,投資頻率超90%機構
國內創投市場新成立的投資機構數量也在逐年減少,2020年國內有對外投資的5,544個投資機構中,160家成立于2017年,52家成立于2019年,僅有1家成立于2020年。新成立機構的數量在減少,但新興勢力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由高瓴資本發起成立的高瓴創投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出手61次,一舉殺入最活躍機構Top 10,而成立于2019年10月的渶策資本在2020年出手15次,也超越了眾多老牌機構。知名公司也積極布局創投市場,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碧桂園成立的碧桂園創投、上汽集團主導的恒旭資本等CVC均有多次出手。
其中,新銳投資機構出手次數均超過5次,位于2020年活躍投資機構的前10%。消費領域的吃貨大陸、蜂巧資本、壹叁資本;醫療領域的夏爾巴投資、聚明創投;企服領域的綠洲資本、高成資本;先進制造領域的元禾華創、中電基金等,都是垂直賽道中不可小覷的新銳黑馬投資機構。
三、科創板企業VCPE支持占比近8成,深創投與達晨是科創板最大贏家
上市企業中,VC/PE投資背景的企業占比近年穩中有增,2020年共有328家IPO企業有VC/PE支持,占總上市企業數量的53.07%。
2020年科創板上市企業的145家企業中,有114家獲得過VCPE支持。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有VC/PE支持的企業占比高達78.62%,科創板已成為投資機構的退出最佳渠道。
2020年有多家機構IPO退出數量上雙,其中深創投共有21個項目IPO(科創板8起),高瓴資本共有18個項目IPO(港股9起、美股5起),達晨財智共有16個項目IPO(科創板8起),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共有16個項目IPO(港股5起、美股4起),是IPO退出數量最多的投資機構。對于紅杉、高瓴等知名機構,所投項目在港美股IPO數量依舊占比較高,但A股退出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而深創投與達晨是科創板最大贏家。
四、頭部機構在醫療與先進制造領域加速布局,互聯網巨頭看好電商零售消費
2020年國內Top 50投資機構最關注的領域依次為醫療、企業服務、消費、先進制造、電商零售,而Top 50投資機構關注度增幅最快的領域是醫療與先進制造。
其中,Top 50機構在醫療領域的投資數量較2019年增加75%,投資的知名醫療項目有華大智造、京東健康、晶泰科技、華蘭生物、云頂新耀、邁威等,其中京東健康與云頂新耀均已登陸港股,而華大智造也已申報科創板。
Top 50機構在先進制造領域的投資數量也較2019年增加75%,投資的知名項目有睿力集成、艾派克微電子、長光衛星、比亞迪半導體、斯威特、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禾賽科技等。
互聯網巨頭依舊是創投市場的活躍力量,2020年國內互聯網巨頭共計參與投資事件219起,較2019年的236起小幅度減少,減幅7.20%。互聯網巨頭更青睞企業服務與文娛傳媒領域,這兩個領域比較容易與其本身業務產生協同。
2020年互聯網巨頭關注度增幅最快的領域是電商零售與消費,典型案例有誼品生鮮、興盛優選、每日優鮮、多點Dmall、十薈團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