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改委網站9月3日公布一起惡性阻礙反壟斷調查案例,并公布了行政處罰決定書。
據廣東省發改委公告顯示,廣州慶豐豐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執法機關對慶豐豐田的調查中,采取措施干擾,拒不配合執法機構。公司授意員工葉希廉(公司監事)拔掉執法人員正在提取證據的U盤并拒絕執法人員取回U盤的要求;要求葉希廉指示其他工作人員拔掉正在提取資料電腦的電腦網線和電源線。
除此之外,該公司人員還出現了辱罵執法人員;拒絕按執法人員要求提供資料;拒絕簽收執法人員送達文書等行為。廣東省發改委表示,此舉構成拒絕、阻礙反壟斷調查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四十二條“被調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配合反壟斷執法機構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拒絕、阻礙反壟斷執法機構的調查”的規定。
廣東省發改委根據相應法律認定,對上述公司做出懲罰措施,要求上述公司停止上述行為,并根據法律按照一般處罰情節,處以12000元的罰款。資料顯示,廣州慶豐豐田目前經營著一汽豐田的相關產品,并有進口豐田產品銷售。
監管部門自2011年底開始啟動汽車業反壟斷調查,反壟斷行動涉及了包括零部件制造、銷售流通及后市場維修環節等在內的幾乎整個汽車產業鏈。而在2014-2016三年來,汽車行業出現了多起反壟斷調查,其中,一汽-大眾、奧迪、上汽通用汽車、克萊斯勒(中國)、寶馬、東風日產、奔馳7個品牌因為反壟斷被罰金額已經超過10億元。
另外,在2014年,國家發改委還對零部件領域壟斷行為進行查處,對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出了罰單,合計罰款12.354億元。在近兩三年時間中,我國對汽車行業開出的罰單已經超過20億元,罰單金額在各個行業也算是“位居前列”。
另外,由于對汽車整車公司的調查基本都是從經銷商入手,此次廣東省發改委在廣東地區展開對豐田經銷商的調查,是否也意味著對豐田的反壟斷調查開始?此前,奧迪反壟斷是從武漢地區經銷商入手,而通用和克萊斯勒則是從上海地區入手。就此問題,經濟觀察網記者尚沒有得到進一步消息。
2014年,有報道表示,豐田旗下的雷克薩斯也曾被發改委約談。2016年,彭博社報道稱,中國國家發改委業已約談豐田汽車,就關于其在華業務行為進行詢問。豐田也曾因為觸碰壟斷紅線而改變“商務合作”——2014年,豐田在華國產關鍵混合動力技術部件的計劃,因觸碰商務部“反壟斷”的相關條款而改變。
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決定對科力遠、豐田中國、PEVE(豐田持股80.5%)、新中源、豐田通商五家企業設立中外合資企業科力美的申報做出附加限制性條件的批準。但商務部要求科力美“在市場有相應需求的情況下,科力美應該在投產后3年內實現產品的對外銷售”。由此,長期在封閉體系實現關鍵部件供應的豐田在此時開放了關鍵的混動供應鏈。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