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大唐電信發布股票退市風險警示,并預計2017年虧損額將突破24億元。作為一家老牌電信企業,因為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后未能及時轉型,大唐電信近幾年業績低迷。業內人士認為,該公司應該砍掉“枝條”,深耕主業。
退市預警
大唐電信公告稱,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根據大唐電信財務部門再次測算,預計2017年虧損的金額可能將突破24億元,虧損有一定幅度的加大。受此凈利潤數據的影響,該公司預計2017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值。目前財務數據仍在審計過程中,最終數據以后續披露的2017年年度報告為準。
公告顯示,按照上述對凈利潤和凈資產的預計,公司可能同時觸發兩個退市風險警示條件:一是公司2016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值,預計公司2017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為負值,可能觸發《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13.2.1條第(一)項的規定,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二是公司預計2017年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值,可能觸發《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13.2.1條第(二)項的規定,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此前,大唐電信預計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0億元-24億元。
截至目前,大唐電信的虧損狀態已持續了一年半。2016年,大唐電信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76億元,較2015年下跌了約63倍;2017年上半年,大唐電信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2億元。
轉型受阻
資料顯示,作為老牌電信企業的大唐電信成立于1998年,是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控股的高科技企業,主要從事各類通信網絡系統、各類通信終端、計算機軟硬件及外部設備、網絡管理和信息安全應用軟件、微電子等產品開發、生產、銷售以及系統集成和網絡建設。
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中國電信市場呈噴發之勢,本土力量應運而生,新興的四家有代表性的通信制造廠商便是巨龍通信、大唐電信、中興通訊、華為。
但近年來,在互聯網沖擊下,傳統的通信企業出現了巨大的危機。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華為、中興先后進入個人消費品市場,彌補傳統制造業的短板,實現自救。大唐電信因為進入消費品市場較晚,又恰好遇上了終端消費品以及芯片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因此暫時的虧損在所難免。
大唐電信在2008年至2012年逐步將上海優思納入麾下。“優思”品牌曾推出的第一款手機產品U2,超薄、手寫GSM雙頻手機,“獲得巨大成功”,但之后逐漸式微,陷入虧損狀態。
在此背景下,大唐電信在去年9月13日,公告擬以3.32億元的價格轉讓上海優思和深圳優思各100%股權,試圖扭轉其虧損局面。
另外,業內人士稱,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雖然大唐電信可信安全芯片在社保、身份證、泛金融、指紋識別等領域,智能終端芯片在無人機及車載市場,汽車電子車燈調節器和智能家居藍牙芯片在行業市場穩定供貨,但由于集成電路前期研發投資巨大,無形資產折攤逐年加大,拖累了該業務板塊經營業績。
重組之路
2017年11月底,大唐電信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集團)正在籌劃重組事宜。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發布公告稱,于 2017年11月23日收到控股股東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知,烽火科技的控股股東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正在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籌劃重組事宜。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大唐電信集團和烽火科技集團兩家公司的產品線存在較大互補,一家強項在光通信,一家強項是無線。如果重組成功,中國通信產業的央企重組將加速落地推進,為中國央企改革提速。截至目前,在最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已有18組34戶央企實施了重組。目前,大唐與烽火的合并還在審批中。
但重組能不能拯救大唐電信于水火之中,目前還不得而知。TMT行業獨立分析師付亮認為,智能手機市場,不論定位在國內還是海外,即使具有先發優勢,若無法跟著環境變化不斷找到自己位置就很容易被甩下。而對于大唐電信而言,其主攻的集成電路行業近年來競爭形勢也愈加嚴峻,“斷舍離”之后深耕主業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盡管財報出現了巨虧,但大唐電信的創新業務仍然可圈可點,市場運營也不乏亮點。比如,大唐旗下的聯芯科技于2015年發布的4G低端芯片LC1860出貨超過1100萬,大唐電信迚駐低端手機芯片市場已初露崢嶸。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