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增多競爭加劇 基金主動降費吸引投資者
從近期降費的基金類型來看,債券型、混合型基金數量較多,而這兩類基金去年四季度均出現過規模大降現象。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債券型基金由于去年四季度的債市調整,遭到資金...
業績頭尾相差巨大 基金產品“同門不同命”引爭議
單從這兩類策略來看,兩只基金的差異并不大。不過,兩只基金近一年的業績差距達到20個百分點。從今年一季度末的持倉情況來看,兩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僅有2只重合,其中....
電鰻財經|肩抗14基金全虧損且排名墊底 鵬揚基金趙世宏還有臉再“發新”?
《電鰻快報》注意到,在公募基金行業整體不偏重規模重質量的背景下,卻有基金公司罔顧趨勢,一味地發行新基金,擴大規模,實際上投資收益卻是一塌糊涂。最典型的莫過于鵬揚...
分化行情考驗基金經理 去偽存真堅持底層邏輯
在恒越基金看來,今年投資最大的挑戰來自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對自身投資思維邏輯框架的顛覆,如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可能催生出的全新商業模式乃至產業革命,以及中國特色估值...
基金經理換賽道引熱議 成名“標簽”反成負擔
近期,市場波動加大,TMT(科技、媒體和通信)板塊迎來調整,今年剛從新能源賽道轉向TMT板塊的部分基金業績表現持續低迷。有些曾被貼上“新能源標簽”的基金憑借新能源行情曾...
電鰻財經|業績兩年大滑坡至虧損 富安達基金還能撐多久
據《電鰻財經》觀察,富安達基金已經持續了兩年的業績大滑坡,在2020年,富安達基金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6490.15萬元、9567.66萬元。也就是說,近兩年,富安達基金的...
電鰻財經|最糟糕!興業基金張詩悅年內最大回撤達33.84%
據東方財富數據,張詩悅今年以來的最大回撤是33.84%,在3300多名基金經理中,成為唯一回撤超過三成的基金經理。《電鰻財經》注意到,緊隨其后的還有66名基金經理,最大回撤...
同比減半 年內基金分紅 509 億 權益類基金僅90多只實施分紅,合計分紅額不到67億
從結構來看,權益類基金的分紅下滑,是今年以來分紅下降的主力。上述同源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權益類基金僅90多只實施分紅,合計分紅額不到67億元,僅在分紅總額中占比約13%...
匯添富基金董事長李文:積極踐行行業文化 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
未來,匯添富基金將圍繞行業文化建設進一步健全常態化長效機制,堅持將行業文化及人員管理等制度化、規范化,嵌入到公司各項業務流程中,并結合公司特點不斷完善相關制度體...
千億龍頭致歉!投顧大V再度道歉 合規風控需加強
就已入職投顧機構大V的“烏龍”操作導致場內某基金逼近漲停事件,盈米基金于5月10日晚上在旗下公號發文致歉。
量化巨頭另辟蹊徑 密集調研藏玄機
“從本質上來說,不管是量化還是主觀,其實都是利用公開信息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形成投資決策,力求獲取理想的超額收益。量化私募進行調研也屬于收集公開信息的一種方式。”該...
什么信號?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再限購 低估值板塊關注度明顯提升
近日,知名基金經理鮑無可、周智碩、周海棟管理的基金紛紛開啟限購模式。
北交所主題基金業績回暖 今年以來收益率最高超20%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5日,全市場共有11只北交所主題基金。自募集之初,北交所主題基金就備受市場關注。由于發行在市場相對高位,北交所主題基金自成立以來的整體業績并不...
公募基金行業再掀高管變動潮 專家建議采取多種手段提升高管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公司在最近半年時間里人事變動頻繁,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等在內的多位高管均發生了變化。
“智能”基金押注銀行股? 警惕基金“盲盒”迷花眼
從金信智能中國2025混合持倉來看,截至一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幾乎清一色的銀行股,具體來看,包括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