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鰻財經|諾安成長去年巨虧129.3億元 蔡嵩松淪落為基金業“虧損王”
隨著公募基金2022年年報全部披露完畢,揭開了2022年公募基金的整體答卷,受2022年A股市場演繹震蕩大跌的市場影響,基金整體出現萬億級的虧損,合計虧損達到1.46萬億元。其...
基金公司二季度投資策略來了 均衡配置成多家機構共識
基金機構認為,在積極擁抱AI革命的同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甄別投資機會。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經濟數據回暖仍在延續,A股整體持續修復整固,結構性機會有望不斷呈現,建議后...
廣發基金林英睿:潛心獨行 打造高夏普基金樣本
林英睿就提出自己的目標不是追求最高的預期收益率,而是注重風險調整后的收益率,追求的是夏普比率最大化
東吳基金劉元海:A股有望迎來科技股時代 以算力為抓手選標的
站在當前時點,劉元海認為,無論中短期還是中長期,很多科技領域的細分方向可能都處在基本面上行的趨勢之中。
西部利得基金盛豐衍:今年看好小盤風格與計算機板塊
“我們的量化模型主要包括三類因子:基本面因子包括成長、估值、質量;量價因子包括動量、反轉、流動性;此外,還有一些非標準化的因子。”盛豐衍介紹。...
中科沃土基金徐偉:領先市場主流共識 力爭獲取超額收益
今年,他對中國經濟復蘇相對樂觀,將從行業和公司基本面的景氣度出發,重點分析供給端的變化,力爭把握結構性機會。...
量化私募“狂飆”遭遇離職潮 人才技術成行業競爭力核心
2023年的“金三銀四”跳槽季正在拷問著量化私募的人才體系。
迷你產品上演千倍逆襲 基金“發小做大”終靠業績拉
據Wind數據統計,在規模增幅最快的主動權益基金名單中,有10只基金自成立以來的規模增幅超過了100倍,其中包括中歐時代先鋒、創金合信工業周期精選、廣發高端制造、中歐醫...
基金“重倉股”短期“掉隊” 269股持有比例超20% 有何特點?
隨著公募基金2022年年報披露完畢,持倉個股的情況也隨之曝光,截至去年末,多家上市公司被公募基金持有比例超40%。
估值持續修復 基金一季度業績迎“開門紅”
開年以來,公募基金在服務實體經濟、引導資源向科技創新行業聚集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動權益基金對科創板的配置比例持續提升,科創板、北交所以及硬科技等主題...
3月新發基金規模大增超40% 基金市場“進退有序”態勢愈加明顯
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作為統計標準,截至3月30日記者發稿時,3月以來新發基金共141只,環比上升88%;發行總份額為1303.88億份,環比上升47%。而今年1月、2月新發基金...
對今年市場持樂觀看法 知名基金經理鐘愛三大板塊
年報顯示,知名基金經理隱形重倉股出現分化,抱團特征有所淡化;鋰電、酒類、能源三大板塊個股受歡迎程度較高。展望2023年,多位基金經理表達了對市場行情的樂觀看法。...
年內30家公募基金旗下739只產品參與定增 “量化+”等多策略基金加入漸成新趨勢
3月29日,前海開源基金發布了旗下兩只產品關于參與定向增發的公告,這為年內公募基金參與定增再添新案例。
海富通基金呂越超:政策創新雙擎驅動 科技浪潮或開啟
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律就是供給創造需求,創新引領供給。
華富基金陳啟明:半導體去化接近尾聲 行業或迎來復蘇
盡管目前醫藥行業仍處于底部區間,但陳啟明認為未來有望迎來結構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