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09:14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電鰻號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平臺不僅提供資金對接,更設計全周期賦能體系:初期由基金會設立專項風投基金,降低企業試錯成本;成長期引入上市公司產業鏈資源,加速技術商業化;成熟期則推動并購或獨立上...
《電鰻財經》電鰻號/文
在中國創新版圖上,青年科學家是奔涌的“后浪”,而資本市場則是助推浪潮的東風。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張偉正以戰略家的視野,在這兩者之間架設一座橫跨產學研的“橋梁”——通過搭建青年科學家與上市公司的合作平臺,讓實驗室的智慧火花點燃產業變革的引擎,也讓金融活水灌溉基礎研究的沃土。
許多青年科學家手握顛覆性技術,卻困于“論文-職稱”的閉環;而上市公司渴求創新動能,又苦于對接無門。基金會打造的“戰略合作平臺”,正是要打破這種“雙盲”困局。通過定制化路演、聯合實驗室等機制,讓科學家理解市場需求,讓企業讀懂技術價值。這種“雙向奔赴”,正在重塑“技術不落地、資本不敢投”的舊生態。
平臺不僅提供資金對接,更設計全周期賦能體系:初期由基金會設立專項風投基金,降低企業試錯成本;成長期引入上市公司產業鏈資源,加速技術商業化;成熟期則推動并購或獨立上市,實現價值裂變。
據悉,平臺應形成“科學家-企業-資本”的共生體。上市公司獲得技術壁壘,科學家共享產業紅利,資本捕捉長期價值。
這座“橋梁”恰似人立于天地間托舉重梁,當更多青年科學家借此抵達星辰大海,中國科技的征途,終將寫滿“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和鳴。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