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10:3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國上市ETF的市場規模達2.28萬億元,產品合計756只。其中,股票型ETF的市場規模達到0.96萬億元,占總規模的42.13%,產品合計598只,占...
如果你平時有關注財經新聞,那么對“ETF”一定不會陌生。不少朋友打趣道,ETF聽起來比較“洋氣”,到底和平常說的普通指數基金有啥不一樣呢?本期就來和大伙兒聊一聊。
ETF從何而來?
上世紀80年代末,美交所新產品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內森.莫斯塔,基于其在商品期貨市場從事研究和交易的工作背景,對股票市場提出了一種新思維:“我們為什么不能在證券行業里創造出一種倉庫收據,這種收據以構成指數的基礎股票為依托,卻能像一只股票那樣去交易!”
是的,股市里的“倉庫收據”,一項關于ETF的創意在商品期貨市場的土壤里悄然萌發。90年代初,第一只真正意義上的ETF在美國市場誕生,30年后,美國市場上ETF合計資產規模超7萬億美元,為全球10萬億美元的ETF市場貢獻近70%的規模。
據Wind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國上市ETF的市場規模達2.28萬億元,產品合計756只。其中,股票型ETF的市場規模達到0.96萬億元,占總規模的42.13%,產品合計598只,占總產品數的81.22%。顯然,股票型ETF是我國ETF市場的“主力軍”。
圖:我國各類型上市ETF的市場規模與產品數量占比
數據來源:Wind;統計截止2022/12/31,按照A股市場上市ETF的投資范圍分類。
ETF為什么被稱作“大股票”?
ETF(Exchange-Trade Fund),全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其中有兩個關鍵含義:一是“指數基金”,二是“可交易”。
ETF是指數基金中的一類,跟蹤一個標的指數,依據構成指數的證券種類和比例,采取完全復制或抽樣復制進行被動投資。但相對于普通指數基金,ETF在交易上擁有更高的靈活性,這是ETF最重要的特點之一。ETF的基金份額可以在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普通投資者可以在盤中像買賣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交易基金份額(每手100份),簡單、便捷、低門檻地完成對一籃子證券的投資。這一點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十分友好,因此ETF也被親切地稱作“大股票”。
除了二級市場可交易買賣外,“實物申贖”也是ETF頗具特色的“獨家秘笈”。 普通指數基金采用現金申贖的方式,即申購贖回“全現金進、全現金出”。ETF采用獨特的實物申購、贖回機制,以A股市場股票型ETF為例,ETF的基金管理人每日開市前會根據基金資產凈值、投資組合以及標的指數的成份股情況,公布“申購贖回清單”(也叫作“PCF清單”)。若暫不考慮現金替代,投資者需要按照PCF清單,買入一籃子股票作為對價來向基金管理人申購ETF份額,贖回時也是得到PCF清單中對應的一籃子股票。
參與ETF申購贖回的門檻較高,投資者需按ETF的最小申贖單位或者其整數倍進行申報,每只ETF的最小申贖單位不盡相同,常見的最小申贖單位有50萬份、100萬份、200萬份等,動輒需要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資金,適宜資金量大的專業投資者參與。
總結一下,作為一種上世紀90年代誕生并迅速風靡全球的指數基金,ETF創新設計的“可交易性”和“實物申贖”機制“個性十足”,進一步拓展了指數基金的應用場景、交易機制和投資者群體。下一期我們將進一步談談ETF與普通指數基金的差異,請繼續關注我們的“指數小課堂”吧,不見不散!
聲明:本資料僅用于投資者教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我們力求本資料信息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及時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數據及圖表來源:易方達投資者教育基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