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10:09 | 來源:金融投資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4289.4萬元、5473.78萬元、8456.58萬元。再從費用構成來看,銷售費用大幅增長背后主要是疫苗推廣服務費暴增所致。2019年-2021...
????????上周四晚間,證監會發布發審委最新審核結果公告,河南江河紙業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止步深交所主板IPO。最終,上周7家公司中6家順利過會,過會率為85.71%。
????????本周,共有6家企業上會,其中榮盛生物、利安科技備受質疑。
????????榮盛生物:有“商業賄賂”疑點
????????上海榮盛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榮盛生物”)是從事疫苗及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用于傳染病的預防及診斷。
????????在期間費用一欄中,榮盛生物快速增長的銷售費用引起市場關注。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4289.4萬元、5473.78萬元、8456.58萬元。再從費用構成來看,銷售費用大幅增長背后主要是疫苗推廣服務費暴增所致。2019年-2021年疫苗推廣服務費分別為1886萬元、4320萬元、7361萬元,占同期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為43.99%、78.93%、87.05%,呈現快速上升態勢。
????????對于該費用,榮盛生物表示,公司委托專業推廣服務商進行市場推廣,通過客戶拜訪、舉辦會議和信息收集等方式加強客戶對公司疫苗產品特點與優勢的了解。
????????有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中有超過30家藥業IPO未能過會,是否存在商業賄賂”是“絆腳石”之一。
????????其中有被否公司被發審委提問,大額的推廣服務費是否給予過相關醫生、醫務人員、醫藥代表或客戶回扣、賬外返利、禮品等變相商業賄賂行為。而對于榮盛生物期持續大幅增長的疫苗推廣服務費,有市場質疑指出,推廣服務費一直被市場認為容易滋生“商業賄賂”。即存在對相關醫生、醫務人員、醫藥代表或客戶回扣、賬外返利、禮品等形式的“商業賄賂”的可能。
????????業績方面,在持續虧損數年后榮盛生物終于迎來扭虧一刻,但現金流仍不如人意。2019年-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加速增長,而同期凈利潤則分別為-2242萬元、-3480萬元、1591萬元。可以看到,2020年公司虧損加劇后,2021年業績終于實現扭虧。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榮盛生物業績開始好轉,但現金流則出現持續惡化,2019年-2021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36萬元、-3491萬元、-3809萬元。
????????利安科技:過度依賴單一客戶
????????寧波利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安科技”)主要從事精密注塑模具以及注塑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集產品工業設計、精密模具設計、制造、注塑、噴涂以及組裝等于一體的專業精密制造企業。
????????近幾年利安科技營業收入持續增長背后,凈利潤卻出現明顯波動。
????????有分析指出,利安科技產品較為單一,且對單一客戶過于依賴,使得公司業績持續性不佳。就業績來看,2019年-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34億元、4.35億元、4.68億元,其中2020年、2021年同比增長分別為85%、8%;同期實現凈利潤分別為3310萬元、7064萬元、6709萬元,其中2020年、2021年同比增長分別為113%、-5%。可見,在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速大幅放緩同時,凈利潤已開始出現負增長。
????????招股書顯示,利安科技產品銷售以注塑產品為主,2019 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注塑產品業務收入分別為22003.25萬元、36568.97萬元、39952.24萬元、30546.13萬元,該產品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95.11%、84.74%、86.09%、88.41%,占比居高不下。
????????從客戶來看,公司前五大客戶集中度偏高,雖然近年來持續下降,但目前占比仍超過八成。
????????同行業可比公司來看,前五大客戶集中度平均值約在五成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利安科技主要收入來自羅技集團,公司對該客戶2019年-2022年前三季度銷售收入分別為 20032.71萬元、30176.45萬元、32822.06萬元、23924.3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 85.43%、69.29%、70.10%、68.77%。
????????行業來看,激烈競爭背后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格外凸顯。
????????可以看到,我國塑料制品行業具有市場規模和發展空間大、市場集中度低、中低端產品競爭激烈的特點。利安科技指出,公司根據自身的研發設計、技術、管理優勢,選擇錯位競爭,定位高端市場,并已進入國內外知名企業及上市公司客戶的供應鏈。如果公司不能持續進行前瞻性的產品和技術創新,積極進行技術和研發儲備,可能對公司保持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