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6 09:46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公募FOF因業績波動被眾多市場人士關注,“自產自銷”、投資股票、配置“新兵”基金等問題引發不少討論和爭議。...
近期,公募FOF因業績波動被眾多市場人士關注,“自產自銷”、投資股票、配置“新兵”基金等問題引發不少討論和爭議。
面對上述爭議,部分業內人士選擇了正面回應爭議。他們表示,在公募行業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投資策略,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風格,最終形成了公募行業百花齊放的業態。FOF作為新生事物,目前仍在發展初期,適度的探索是必要的。行業的不正之風需要匡正,但合理范圍內的嘗試則不應完全否定。
公募FOF雖然發展年限不長,仍是資本市場的新鮮事物,但其近年來呈指數級爆發的資產規模,以及去年突出的業績表現,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隨著資管新規全面落地,FOF作為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的替代,一度被寄予厚望。而公募FOF今年的業績表現似乎低于預期,市場對這類新產品的追捧也有些降溫。
那么,被譽為“專業買手”的FOF,核心價值究竟是什么?FOF對于改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FOF鐘愛“自產自銷”?
日前,有部分虧損的FOF因大量持有自家基金,被質疑利用FOF為自家基金引流,自產自銷,失去了FOF投研的獨立性。
對此,某大型公募的一位FOF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FOF持有自家基金并非全無益處,至少有三方面的好處。第一是管理費方面的優惠,可以避免雙重收費的問題;第二是FOF基金經理對自家的基金經理更了解,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與市場環境相適合的基金經理;第三是FOF基金經理與底層基金經理有類似的投資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底層基金經理風格漂移而導致的無效換手,節省交易成本。
一位從業十余載的資深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重倉自家基金的FOF被稱為內部FOF,這是FOF的一種常規配置策略。普通公募基金在國內成立之初,其市場定位、投資方法等也曾一度引發分歧。經過了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一些分歧因為大家的認識加深而逐漸彌合,另一些分歧則逐漸演變為各家機構和基金經理獨特的風格。
他向記者舉例,有些基金經理偏好集中持股,另一些則持股高度分散化;有些基金經理傾向于高換手,另一些則喜歡持股不動;有些基金經理傾向于行業中性,另一些則善于行業輪動等等。“事實證明,無論哪一種風格,都會誕生優秀的基金經理,為持有人創造超額收益。同樣,每一種風格也都有一些基金經理,他們的業績不理想。”
在他看來,不能因為內部FOF一時不適應當下的市場環境,或者因為有幾位基金經理業績落后,就全面否定這種投資方法。“隨著大盤風格的輪動,基金的投資策略也會經歷業績的波動,不能把業績波動等同于策略本身不合理。”
華夏基金的FOF基金經理許利明告訴記者,雖然他本人并沒有過多持有自家公司的基金,但那是投資方法論的差異導致的,他并不認為同行持有較多自家公司基金的行為有什么不妥。“今年市場回調過程中,有個別持有自家基金的基金經理業績回調較多,我認為應該從投資策略、投資方法論方面找原因,不應從持有自家基金這個表象上看問題。”
“事實上,發達市場相當多的FOF產品是以持有自家基金為主的,沒有研究證據證明,持有自家基金的FOF在業績上與持有外部基金的FOF有什么系統性區別。即便有,與投資方法論的其他維度,如資產配置能力比起來,也是微乎其微的。”許利明告訴記者。
貓頭鷹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伍彥妮認為,對FOF基金而言,資產配置貢獻了絕大部分收益,選基反倒是其次。她表示,考慮到FOF這一新品類銷售難度和內部銷售資源的爭取,FOF在培育期主要投向自家產品,逐步積累業績和規模的方式無可厚非,不應過度苛責。同時,對于大廠而言,自家產品和全市場產品的業績差別一般不會特別大。“大廠的產品線其實已經非常完整了。”
伍彥妮表示,從理論上講,投向全市場的FOF風險會更加分散,但分散風險只是一個維度,費用問題、投研問題等也都需要納入考量。在她看來,以FOF目前的發展情況來說,先把規模做起來,業績做出來是更重要的。
某頭部公募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當前,除極個別公司的FOF產品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以外,大部分基金公司的FOF產品還都處在生存線上,需要依托基金公司的品牌去開疆拓土。“國內市場的FOF基金,無論是從存量還是增量的角度,都遠遠無法與傳統的公募基金相提并論。說它給‘老大哥’當資金引流的工具,有些高抬了FOF的‘江湖地位’。”
FOF為何直投股票?
還有觀點認為,FOF是主投基金的基金,但部分FOF卻拿出了超過10%的倉位直接投資股票。相對來講,FOF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整體上應該是不如偏股基金的基金經理,直投股票的操作令人難以信賴。
對此,上述大型公募的FOF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很多人都認為FOF基金是一堆優秀基金的組合,每只基金都要為組合直接產生收益,事實上并非如此。他表示,FOF組合里的每一個配置都是為了完成一些具體的功能,但這個功能未必是直接賺錢,而要綜合考慮收益性、防御性、流動性等要素。“就像一支足球隊,每個球員有不同的站位,發揮不同的功能,形成一個配合,但最終的目的都是贏得比賽。”
在他看來,直投股票是對當前公募持倉結構的一種平衡和補充,“實操中,我們可能沒有足夠多的底層基金把組合搭配成我們期望的樣子。如果完全用基金來配置,某些邊角的功能就無法實現,這種情況下需要自持部分股票,使整個組合的結構更合理。”
他以打新為例子向記者解釋,“中國股市打新規則里有股票持倉市值的要求,所以如果自持一定數量的股票,后續就有打新資格,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基金增厚少許收益,比購買打新基金效率高很多。”
他認為,即便近期打新收益有波動,不再像以前那樣穩賺不賠,但FOF基金經理從組合搭建的角度,或者風險收益平衡的角度,選擇持有一部分股票,都是非常正常的。“打新策略就如同FOF組合大樓里的一塊磚,我們沒有理由說一棟大樓里的任何一塊磚是沒有價值的。”
許利明也在采訪中提到了他今年遇到的配置工具匱乏的情況。“我們年初就判斷今年市場有走熊的跡象,只有低估值風格、深度價值風格的基金經理才有掙錢的機會。但是放眼全市場,這種風格的基金經理特別少,把資金全部配置在有限的幾只基金上顯然也不合適。”
他坦言,現實情況是可能沒有那么多合適的基金來完美實現一些特定的功能,直接配置資產也是一種選擇。“找不到足夠多合適的基金,我會自己去投一些股票來完成構建組合的目標,畢竟最終還是要有一個落地的方案。”
此外,許利明還提到了直接持倉股票在流動性方面的優勢。他表示,底層基金調整的交易成本比較高,調整周期較長,如果持有期限較短,還會面臨懲罰性贖回費問題。“相比之下,持有股票的交易成本低很多。因此,在FOF組合結構需要變化的時候,優先選擇調整自持股票部分,也是更經濟的一種做法。”
在伍彥妮看來,直投股票不是FOF投資的主要形式,更多是起到資產配置的補充作用,并不喧賓奪主,還可以使部分基金經理的個人優勢和能力得到發揮。上述頭部公募的資深人士也表示,雖然大部分FOF基金經理不是股票基金經理出身,但不排除他們對個別行業個別公司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他們判斷自己在這些行業和公司的投資勝率高于可選的其他公募基金,那么他們持有這些股票也是合理的。”他認為,“如果一名FOF基金經理本身就是從股票基金經理轉換過來的,那就更加不是問題了。”
如何對待“新兵”基金?
近期,對FOF的爭議還包括被投基金經理的“資歷”。有些市場聲音認為,有部分被FOF重配的基金由新人掌舵,被投基金的基金經理有記錄的投資年限不長,歷史業績也并不可考。
對此,上述大型公募的FOF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的研究,在權益類基金當中,一名基金經理未來的業績與他當前管理的規模有非常明顯的負相關關系,與該基金經理的管理年限則沒有明確的相關關系。
“也就是說,在其他方面評估結果相近的情況下,管理規模較小的基金經理,未來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潛在收益。所以,在構建組合時,如果兩位基金經理能力特長基本接近,我們會配置管理規模較小的那位基金經理的產品。一般而言,被選中的這位基金經理從業年限會短一些。”他表示。
許利明認為,如果一位FOF基金經理更傾向于做“自上而下”的宏觀配置,而非“自下而上”的基金經理阿爾法挖掘,那么他選擇基金的標準可能與基金經理的經驗以及管理年限沒有關系,而更多地從組合的持倉結構及波動性出發來考慮問題。“我是通過‘自上而下’做宏觀配置投資的,我選中年輕基金經理與年長基金經理的幾率是一樣的。”
許利明告訴記者,市場中有一類基金經理,他們可能是公募基金行業的新面孔,但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年限已經很長了,且業績非常優秀。普通基金持有人不一定知道,或者不一定重視,但對于FOF基金經理來講,這類基金經理無異于“寶藏”。
許利明向記者分享了自己挖掘出“寶藏”的一個實例。“我去年持倉了一名基金經理的基金很長時間,他剛進入公募基金市場,很多人不知道他的詳細情況,但通過我們的調研發現,他在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管理專戶已經很多年了,業績連續優秀,才被調過來管理公募。因此我當時果斷重倉了他的產品,事實證明他沒有讓我失望,去年為組合創造了非常好的超額收益。”
在許利明看來,當前,除了公募基金,專業從事投資業務的機構還有很多,比如保險公司、券商資管、銀行理財子公司等,這些機構都是人才濟濟。
“從這些機構出來的專業投資人,雖然他們管理公募的年限較短,公眾對他們不熟悉,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經驗不足,能力不夠。”他強調,“準確來說,你不能把這些人稱為‘新人’,畢竟人家在之前的圈子里已經是響當當的、大腕級別的人物了,甚至比現在一些頗具知名度的明星基金經理資歷還要深。”
FOF真正的價值在哪?
作為基金的“專業買手”,FOF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對于這一問題,伍彥妮認為,投資者首先要正確理解何為FOF。和股票、債券這些標的不同,FOF不是單一資產,而是一個資產包,不同類型的FOF特性差異很大。
“買FOF并不意味著絕對不會虧損,底層資產的類型很重要。比如偏股FOF,由于其底層資產以偏股基金為主,今年受權益市場的影響就會大一些,產品的凈值波動也比較厲害。”她表示。
在她看來,FOF能起到平滑業績波動的作用,“這意味著在震蕩市中,如果偏股FOF的回撤比同類普通基金小一些,那么FOF這一結構就發揮了它的作用。”
許利明告訴記者,中國資本市場的持有人資產錯配現象十分嚴重,大家也一直在討論“基金掙錢,基民不掙錢”。“過去這些年,基金持有人實際得到的收益率,是比基金凈值上面反應出來的收益率低很多的。”在他看來,這是由于投資者往往喜歡在市場最火熱的時候,去追逐最熱門的基金。
“FOF的作用恰恰是規避,幫助投資者避開市場熱度的頂點,避開最熱門的基金,以免建倉在山頂上。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基金凈值曲線和基民的實際收益曲線之間的巨大差異縮窄,讓基民更好地享受到基金業發展的紅利。”他表示。
伍彥妮也有類似看法,她認為FOF這種產品為解決行業痛點提供了一種可能。她希望投資者可以認可FOF作為養老儲蓄的投資品,盡早參與進來。
“標的選擇上的一些差異,比如投了多少股票,或者投了多少自家基金,我覺得反而是次要的。”她認為,“重要的是,養老資金是否選擇了合適的產品形式,長期投向預期收益率比較高的權益類資產,并在風險承受方面適配了投資者的年齡特征,達到長期投資養老儲蓄的目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