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 15:24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止1月14日收盤,在全市場3453只普通股票及偏股混合基金中,表現最好的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混合基金已經斬獲5.98%的收益,中庚價值領航、國泰醫藥健康年內收益也超過5個...
開年不到10個工作日,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已經拉開差距,表現較好的基金已經斬獲近6個點的收益,同時也有近80只基金(A/C份額分別計算)跌幅超過10%。
在業內人士看來,股票行業分化是導致主動權益基金業績開年出現分化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基金的行業配置集中度較高,少量基金甚至集中配置中信行業分類的三級子行業,進一步加劇了業績的分化。
部分基金逆勢抗跌
最高斬獲近6%收益
A股市場開年“風浪”加劇,主動權益基金表現與去年形成強烈反差,去年霸占公募基金業績漲幅榜的新能源基金今年跌落至倒數位置,重倉銀行地產的價值風格基金相對較為抗跌,在市場回調過程中展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年內業績依舊保持正收益。
Wind數據顯示,截止1月14日收盤,在全市場3453只普通股票及偏股混合基金中(A/C份額分開計算),表現最好的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混合基金已經斬獲5.98%的收益,中庚價值領航、國泰醫藥健康年內收益也超過5個百分點,119只基金年內業績“飄紅”,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在全市場中占比不到3.5%。
在前海開源基金基金經理覃璇看來,市場疲軟的情況下,能夠保持往年較好業績或逆勢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往往在選股方面更注重已有業績的確定性。通常說來,牛市拔估值,熊市重業績。在市場增量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持有業績確定性相對較高,風險收益比較優的個股的基金更容易“逆勢飛揚”。
中融基金基金經理趙楠則分析,2022年開年能夠取得逆勢上漲的基金,首先在配置風格上面可能會偏價值風格多一些,在行業配置上可能會有今年以來漲幅居前的金融地產、石化、煤炭等行業,另外就是對于今年以來下跌幅度較大的新能源、軍工、電子、食品飲料等行業配置比例要少。
國泰基金也提到,當市場調整較大時,若是基金倉位較低,凈值回撤或相對較小;除此之外,風格相對均衡的基金在市場分化較大時也能相對分散風險。
主動權益基金
年內業績分化近1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公募基金業績大分化的局面,今年開年依舊未能緩解,在部分主動權益基金最高斬獲近6%收益的同時,多達79只基金跌超10%,更有部分基金年內跌幅達12.93%,首尾業績分化近19個百分點。
覃璇認為,導致公募基金開年業績首尾分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歷了過去一年的指數向上的行情,基金的普遍倉位都比較高,據信達證券測算,2021年最后一周偏股主動型基金平均倉位小幅提升,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倉位分別為89.1%、87.21%;二是,目前基金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少量基金甚至集中在中信行業分類的三級子行業,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導致基金內部股票漲跌趨同,更加劇了公募基金業績分化。
在趙楠看來,導致基金業績開年分化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股票行業表現分化。“截至2022年1月13日,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以中信一級行業為例,新能源、電子等行業指數跌幅接近-10%,而銀行、地產、石油石化等行業漲幅超過3%,部分基金重倉股的漲跌幅有可能超過行業漲跌幅度,這就出現公募基金業績首尾分化接近19個百分點的現象。事實上,相關行業漲跌背后原因眾多,比如基本面預期、資金調倉等,具體情況需要單個分析。”
“基金產品數量大規模增長、產品定位多元化,及產品設計差異化是基金業績分化最核心因素。”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池云飛認為,“去年以來國內權益市場結構性差異非常顯著,這樣的環境使定位不同的產品業績上出現分化。此外,采用主動投資策略的基金還會對行業、板塊及個股有所側重,這也會進一步加劇了產品業績之間的差異。”
他認為,未來基金產品業績分化將是一個常態。建議投資者在基金配置時,注重基金經理的能力圈,精選歷史業績相對較好的產品,放長投資周期,不要過于追逐短期得失、頻繁切換賽道。
不過,國泰基金提醒,開年市場震蕩加劇,以半個月的業績評判基金表現相對短期,建議以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觀察市場。
看好估值和業績增速匹配的板塊
盡管2022年A股市場震蕩開局,多數受訪人士依舊看好A股市場中長期表現。
國泰基金就表示,行業板塊方面,從中長期產業發展維度看好能源轉型相關的新能源、碳中和、智能汽車領域,國產替代、自主可控下的半導體、計算機領域,軍備升級、業績釋放的軍工領域。金融板塊中,看好受益于長期財富管理邏輯的證券,待地產風險釋放、降息落地后利空出盡的銀行。消費板塊中,明年下半年隨著豬周期見底畜牧板塊或有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的不斷反復也給經濟蒙上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做好資產配置,分散化投資才能更好應對市場風險。
趙楠也談到,對于權益市場而言,長期依然看好以下幾方面投資機會。“比如一些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產品具備有競爭優勢,未來有廣闊市場空間和需求的產業,包括生物醫藥、社會服務業、大眾消費品、傳媒文娛等,另外對于一些符合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具備技術創新并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如高端裝備制造、信息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也都存在值得挖掘的投資機會。基金投資者可以尋找擅長挖掘這些機會的品種,但同時要提醒的是,基金有風險,投資者應該針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產品。”
覃璇今年看好估值和業績較為匹配的板塊,受益于通脹上行的板塊,以及與居民財富轉移到金融市場有關的板塊,具體來說,包括低估值的制造業,有色,黃金采掘等。他認為,新能源的股票今年景氣度仍然較高,相關板塊在如果年初回調較大,也可以擇機進行配置。
池云飛更建議投資者立足“穩增長”主基調,聚焦投資回暖、輸入性通脹回落、成本轉移、盈利改善等主線,配置以大消費、新老基建等為代表的藍籌價值基金;同時,順應“十四五”,布局受益于產業升級,投向以半導體、新能源、信息、生物醫藥、軍工、高端設備等為代表的科技成長基金;此外,關注疫情緩解、流動性提升、風險穩步釋放帶來布局機遇的傳媒、金融地產等主題。當然,他也提醒,投資者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追高,注重風險與收益間的平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