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0:24 |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當前一級市場新股詢價過程中,機構報價的過于隨意現象,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建議,可以把新規中的“剔除1%”改成“剔除超過所有機構報價中位數的30%”,如此情況可...
為遏制機構的惡意詢價行為,2021年9月18日,詢價新規正式實施,將高價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不低于1%”,同時還取消了新股定價突破“四值孰低”時需延遲發行的需求。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修訂后的詢價機制雖然讓新股募資不足情況得到緩解,但在客觀上也打開了新股定價中樞的抬升空間,由此催生了近期市場IPO市場超募現象蔚然成風,2021年12月份超過6成新股出現超募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寫照。
詢價新規實施后,已經多次出現低價未入圍配售對象多于高價剔除的現象。以禾邁股份為例,共有7949個機構投資者參與了IPO詢價,最終低價剔除了1679個參與者,高價剔除參與者只有134個。“現在報價難度又上升了,原來大家的心思都很好猜,無非是在高價剔除的背景下為保證中簽,盡量往低了報。現在敢報高價的多了,低價區反而容易被淘汰。”一位不具名的上海公募基金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對于當前一級市場新股詢價過程中,機構報價的過于隨意現象,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建議,可以把新規中的“剔除1%”改成“剔除超過所有機構報價中位數的30%”,如此情況可以讓有效報價區間更合理,既可以獨立報價,又可保證剔除極端報價。而無錫方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霞則建議考慮把鎖定期和鎖定比例進行調整,“沒有鎖定期的約束,很難杜絕詢價機構盲目報價,畢竟一開盤就能夠完成短期獲利而迅速拋售。”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