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 08:49 |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注意到,華鴻科技疑似向關聯公司輸送利益近200萬元,該公司產品單一,貼牌銷售占近四分之三,且其核心技術有被替代的風險。...
9月27日,深交所官網顯示,創業板擬上市公司天津華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鴻科技)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事務所為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為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注意到,華鴻科技疑似向關聯公司輸送利益近200萬元,該公司產品單一,貼牌銷售占近四分之三,且其核心技術有被替代的風險。
向關聯公司輸送利益近200萬元?
華鴻科技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于末梢采血器械、胰島素筆配套用針等注射穿刺類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優外醫療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穿刺器、氣腹針等微創手術器械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招股書顯示,康萊系公司是華鴻科技的關聯方。康萊系公司包括上海康萊、Carelife USA、Carelife U.K.(香港)及Carelife U.K.(英國),均與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卞為強相關。
華鴻科技股東卞為強持有上海康萊20%股權,且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卞為強父親戎金侖持有上海康萊80%股權;Carelife USA為上海康萊全資子公司;卞為強配偶的兄弟李勇持有Carelife U.K.(英國)100%的股權,Carelife U.K.(英國)已于2019年2月注銷;卞為強持有Carelife U.K.(香港)100%股權且擔任執行董事;卞為強配偶的兄弟李勇持有麥迪進出口51%的股權,并擔任該公司執行董事。
康萊系公司均為醫療器械產品出口貿易商,主營業務為胰島素筆配套用針、注射器、輸液器、末梢采血器械等醫療器械產品的出口貿易銷售。
報告期內,華鴻科技與康萊系公司存在關聯銷售,銷售產品為普通型采血針、安全型采血針、采血筆等。從2018年至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期),華鴻科技與康萊系公司的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552.67萬元、479.54萬元和614.37萬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4%、2.41%和2.35%,交易金額與占比較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華鴻科技對康萊系公司的關聯交易銷售價格明顯低于非關聯方的交易價格。華鴻科技的第一輪問詢函回復如下。
資料來源:第一輪問詢函回復
以2020年為例,根據華鴻科技對康萊系公司的銷售單價和銷售數量,可以計算得出,華鴻科技通過關聯銷售疑似向康萊系公司輸送利益24.3萬元。以此類推,2019年和2018年,華鴻科技疑似向康萊系公司分別輸送利益32.6萬元和141.2萬元,上述金額合計198.1萬元。
對于關聯銷售價格與非關聯銷售價格差距較大的原因,華鴻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對關聯經銷商(即康萊系公司)的產品銷售價格,在多數情況下處于向其他境外經銷商銷售同類產品的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定價具有一定合理性。個別年份,該公司向康萊系公司銷售的部分產品型號價格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華鴻科技通常對采購量較大的客戶給予一定的價格優惠,如2020年度康萊系公司采購普通型采血針-IC型較多、2018年康萊系公司采購的安全型采血針-XVIIB(芮迪)型產品數量較多,公司給予一定的價格優惠;二是基于康萊系公司與華鴻科技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該公司參考以往產品定價水平與其開展業務合作,給予其一定的價格優惠,如采血筆等產品。
產品單一 貼牌銷售近四分之三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華鴻科技的自主品牌并不強,主要還是以ODM模式進行與客戶的合作,由華鴻科技自行開展產品研發設計或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產品研發設計及改進,經客戶審核認可后貼以客戶指定的商標、品牌等實現,附加值在于客戶的品牌溢價,終端使用者認可的還是產品上的客戶品牌。
報告期各期,該公司的ODM/OEM業務模式收入分別為13666.16萬元、14854.42萬元和19844.35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5.46%、75%和76.50%。未來,如果公司在研發設計、產品質量、供貨能力等方面無法持續跟蹤和滿足ODM/OEM客戶需求,將可能導致訂單量下滑甚至客戶流失,進而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華鴻科技主要產品為末梢采血器械及胰島素筆配套用針等,子公司優外醫療主要產品為穿刺器、氣腹針等微創手術器械,均屬于醫療器械行業,但從產品銷售的比例來看,華鴻科技的營收還是押寶在采血針這一單一的產品類型上,占比超過了90%。
核心技術有被替代的風險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華鴻科技研發費用率一路走低,報告期各期,該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42%、4.63%和3.88%,研發費用率從高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到最后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然而,因為銷售規模相對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較小,研發費用占比相對較高但具體到研發數額就顯得少了,報告期各期間,該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984.83萬元、920.27萬元和411.27萬元。從研發人數上看,華鴻科技研發人員人數分別為35人、39人、42人,而康德萊研發人員人數為301人、318人、349人,前者僅為后者的十分之一。
此外,華鴻科技的核心技術未來有被替代的風險。資料顯示,糖尿病治療及病情管理過程中,血糖監測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全球主流的血糖監測方法,為毛細血管血糖監測,操作簡便快捷、準確度高、成本低廉、能夠實時反映患者血糖水平。華鴻科技主營產品為末梢采血器械,主要用途正是在進行毛細血管血糖監測時采集末梢血樣。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連續血糖監測(CGM)技術,即通過葡萄糖感應器監測皮下組織間隙液的葡萄糖濃度間接反映患者血糖水平開始發力,美敦力、雅培、三諾生物、九安醫療等國內外醫療器械巨頭都著力研發,目前,雅培已推出采用CGM技術的瞬感(Freestyle Libre)系列產品并實現上市銷售。
目前CGM等技術雖存在著血糖監測數據滯后、檢測成本較高、機體免疫反應等問題,但一旦突破,將可能對現有主流的毛細血管血糖監測產品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進而對華鴻科技末梢采血器械在血糖監測領域的廣泛應用和產品銷售帶來不利影響,該公司銷售收入規模和利潤水平將有可能出現下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