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10:51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10月11日17時,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共發生322起高管變更案例,超過2020年同期的319起高管變更數量。其中,今年以來,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這三大核心高管的變更案...
2021年以來,公募高管延續了頻繁流動的節奏,變更案例達到322起,超過2020年同期。其中,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三大核心高管變更占比超過了90%。既有博時基金、廣發基金、招商基金、鵬華基金等頭部公募核心高管,也有外商獨資公募機構貝萊德基金任命董事長和總經理。
分析人士表示,核心人才有序流動,是公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的生動注腳。在各類資管主體中,公募基金行業具備較為明顯的發展優勢,核心人才的作用舉足輕重。公募基金長足發展,需要在人才篩選、機制激勵、績效考核等方面持續發力。
本報記者余世鵬
變更數量超去年同期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17時,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共發生322起高管變更案例,超過2020年同期的319起高管變更數量(2020年全年共發生373起高管變更,為1998年公募基金行業設立以來的最高值)。其中,今年以來,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這三大核心高管的變更案例數分別為68起、91起、133起,總計292起。
具體看,9月30日,合煦智遠基金發布高管變更公告,該公司副總經理梁濤因個人原因離任。此外,8月浙商基金總經理聶挺離任,隨后加盟華泰證券資管,擔任公司總經理。
除了中小型基金公司外,博時基金、廣發基金、招商基金、鵬華基金等頭部公募的高管變更也較為頻繁。如高陽出任博時基金總經理,王小青出任招商基金董事長,金牛基金經理王宗合出任鵬華基金副總經理。
此外,首家獲準開業的外商獨資公募機構貝萊德基金,于8月迎來了董事長、總經理和督察長上任,成為今年高管變更中的一大亮點。
流動節奏加快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公募高管變動數量增加,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外圍市場波動影響,股市行情一波三折,基金發行也出現嚴重分化。雖有爆款基金出現,但也有一些普通基金發行困難。因此,隨著基金規模和業績波動,高管的考核壓力驟增,由此發生被動離職。二是目前市場處于底部位置,出于未來向好預期和發展前景考慮,也可能有基金公司高管主動離職以謀求更好的發展。
某資管機構總經理李達(化名)表示,人才有序流動是行業發展的常見現象。與私募、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相比,公募基金行業的核心崗位變更顯得相對突出且頻繁。在大資管行業蓬勃發展趨勢下,不僅是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券商資管、保險資管、私募等各類機構都在招納核心人才,這使得整個行業的人才流動節奏大大加快。李達表示,不僅是核心高管,基金經理的變更也較為頻繁。
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今年以來公募行業新聘和離任的基金經理數量,分別有483位和250位,2020年同期的新聘和離任數量分別只有366位和202位。具體看,今年以來嘉實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南方基金等7家公募新聘任的基金經理數量均在10位以上,人才往頭部公司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
核心高管作用舉足輕重
深圳某公募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2021年同樣是“公募大年”。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基金發行規模超過了2.35萬億元。核心高管與基金經理的頻繁變更,是“公募大年”的生動注腳。
該人士說到,自2019年以來,在結構性行情之下,公募基金投資的賺錢效應越發明顯,從而吸引來市場關注。在資管新規背景下,龐大的居民理財需求在迫切尋求可替代的工具產品,這也給公募基金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李達說,在各類資管主體中,公募基金行業具備較為明顯的發展優勢,核心高管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因此,公募基金要實現長足發展,需要在人才篩選、機制激勵、績效考核等方面繼續發力。
“投資者機構化是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但也要看到,公募機構是與外資機構、私募等主流資管主體同臺競技的。公募行業要實現長足發展,就必須要直面‘留住核心人才’這一核心問題。從過往經驗來看,核心高管對公募基金公司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少公募機構的高管往往是投資出身的,甚至還兼任投資總監等核心職能。”李達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