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10:11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王紅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損害投資者的信心和合法權益,影響市場秩序和金融安全,破壞我國企業的聲譽和國際形象,必須堅持“零容忍”原則予以堅決打擊。...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完善證券立法機制,加大刑事懲戒力度,完善行政法律制度,健全民事賠償制度,強化市場約束機制。《意見》是我國資本市場歷史上首個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專門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方位加強和改進證券監管執法工作的行動綱領,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法律責任制度體系指明了方向。
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的專家學者表示,《意見》觸及資本市場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法治建設以及未來發展的高度重視,并作出了成立協調工作小組、取消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訴訟前置程序,以及關于完善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信息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等諸多亮點性安排。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取得重大成就,資本市場法律制度建設取得一定成效。新證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期貨法立法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最高人民法院先后發文為注冊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刑事懲戒的立體追責體系初步建立并取得突破性成效,為依法從嚴從快打擊證券違法犯罪行為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在資本市場深化雙向開放的背景下,加強國際監管和執法合作的迫切性不斷增強。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損害投資者的信心和合法權益,影響市場秩序和金融安全,破壞我國企業的聲譽和國際形象,必須堅持“零容忍”原則予以堅決打擊。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商法室主任、研究員陳潔表示,在當前經濟金融環境深刻變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及其良好生態對維護我國社會經濟秩序的平穩運行意義尤為重大。嚴厲打擊證券違法活動就是為了保護每個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并通過實現證券市場秩序,保證證券市場的效率與公平,從而促進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權威專家認為,完善資本市場法律責任制度體系是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基礎。《意見》對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作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安排,在進一步優化證監會和相關部委的共同配合,完善證券違法案件偵查、檢察、審判體制機制,打造有中國特色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加強跨境監管執法協作等方面具有諸多亮點。
一是成立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二是進一步發揮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派駐中國證監會的體制優勢。三是探索在中國證監會建立派駐檢察的工作機制。四是加強北京、深圳等證券交易場所所在地金融審判工作力量建設,探索統籌證券期貨領域刑事、行政、民事案件的管轄和審理。五是取消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訴訟前置程序。六是完善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信息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營商環境跨學科交叉平臺首席專家葉林表示,《意見》觸及很多關乎資本市場發展的問題,對市場的生態建設和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意見》站在“一盤棋”的角度,統合了法院、公安機關、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等各方力量,有助于加強統一、協同監管,順應市場發展和監管需要,避免出現監管空白或規制空白。
《意見》提出要加強中概股監管,修改國務院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葉林表示,《意見》明確提出修改前述特別規定,體現出充分利用現有法律資源解決中概股問題的努力。
陳潔認為,《意見》的核心還是強調完善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法律責任的制度體系。從宏觀層面看,證券法律責任制度的實施與完善,是實現我國資本市場法治化的基本路徑和根本保障。只有從整體制度目標、責任配置、具體責任條款、配套制度以及執法司法體制機制的協同等方面進行統籌協調,才能確保證券法律責任制度實施的協調性和有效性,提高執法司法效能,促進良好資本市場生態的全面形成。
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下一步,證監會將突出重點,抓好關鍵任務落地,會同相關方面抓好協調小組、派駐檢察、內部通報制度等重點任務落地,讓市場各方有切切實實的獲得感;不斷強化與立法司法、宏觀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及有關地方的工作協同,切實提高打擊資本市場違法犯罪的整體效率;加強宣傳,向市場傳遞“零容忍”鮮明信號,加快推動形成崇法守信的生態文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