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15:23 | 來源:鳳凰網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6月22日,“智驅醫健篤行創新——人工智能與慢病管理發展高峰論壇”在杭州余杭·中國人工智能小鎮成功舉辦。
6月22日,“智驅醫健 篤行創新——人工智能與慢病管理發展高峰論壇”在杭州余杭·中國人工智能小鎮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籌備組、中國醫師協會、吳階平醫學基金會、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北京青年互聯網協會指導,智云健康、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主辦,杭州市科學技術局、余杭區科學技術局籌備組、杭州未來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支持。
峰會現場
中科院計算所總經濟師、原中科院計算所副所長、原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主任隋雪青、中國醫師協會副秘書長謝啟麟、余杭區委常委、區政府籌備組副組長顧國煜、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理事長、原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泰維、杭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馮鐳、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北京郵電大學腦認知與智能醫學系主任劉勇、智云健康創始人、CEO匡明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會議并發表演講。
此次會議旨在促進醫學人工智能產學研融合發展的探索與交流,推動人工智能在慢病管理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會議的主題演講環節主要分為兩部分,上半場主要從科研和醫學的角度對醫學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進行解讀,下半場則聚焦醫學人工智能的場景應用,探討醫學人工智能行業在技術融合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一、醫學人工智能趨勢解讀
當下,我國醫學人工智能產業迎來快速發展,但某種程度上,人工智能創新技術與產業化落地之間仍舊有著需要跨越的鴻溝。這一背景下,從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的通道如何才能更好打通?
作為主題演講的第一位開場嘉賓,中科院計算所總經濟師,原中科院計算所副所長、原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主任隋雪青針對此話題,進行了《科技成果轉化需篤行協同創新》的主題演講。
中科院計算所總經濟師,原中科院計算所副所長、原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主任 隋雪青
“科技成果的協同創新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如果科研院所、企業、學協會、資本等各方單獨行動,基本會失敗。所以要‘篤行’而不能‘獨行’,要抓住中國發展的機遇,將相關的要素整合起來,協調一致,才能更好地推動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則做了題為《精準醫療與深度醫療》的分享。蔡江南指出,醫療技術的發展可以總結為知覺醫療、循證醫療、精準醫療三個階段,深度醫療則分為深度數字化、深度學和深度共情。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蔡江南
“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對疾病的認知不斷升級,也希望未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能夠使得醫療的本質得到更好的發揮。”
二、醫學人工智能場景應用
醫學人工智能是一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領域,通過產學研的協同創新體系,可以打破各學科之間的壁壘,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巨大推動力。在峰會主題演講的下半場,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理事長、原浙江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泰維首先發表了《加速醫學人工智能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的主題演講。
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理事長、原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泰維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健康也越來越重視。不過目前來看,我們現在大量的醫學投入都是放在看病上,疾病的預防關注太少了。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醫學的進一步深度融合,在患者報告解讀、診療方案、手術機器人等場景,醫生或將從繁重的壓力和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為老百姓提供更高質量的健康管理服務。”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中心副主任、醫療器械首席研究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專家李丹榮以醫療器械AI為切入點,分享了《國家醫療AI產品審批現狀及產業前景》。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中心副主任、醫療器械首席研究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專家李丹榮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普遍,不過醫療器械人工智能是近幾年才進入我們視野,尤其進入2020年以來,人工智能醫療器械三類證開始陸續獲批。總體來說,目前人工智能醫療器械仍處于發展階段,但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器械領域中一定會大有所為。”
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腦認知與智能醫學系主任劉勇以《基于AI影像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識別》為題,分享了AI在阿爾茲海默癥領域的領域探索。
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劉勇
“據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統計,大概每六秒就有一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出現,整個疾病的花費給社會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醫院里,醫生看到的往往是‘灰白’的數據,這些數據其實包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人工智能能夠找到更有用的特征,將特征組合起來做出解釋,從而幫我我們更客觀地理解阿爾茲海默癥。”
在慢性疾病領域,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病發病率的不斷提高,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慢病管理,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健康服務,是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針對此,智云健康產品副總裁王玉嫻分享了《"互聯網+"人工智能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應用》。
智云健康產品副總裁王玉嫻
“近年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同時患病年齡也呈年輕化趨勢,慢性疾病已逐步發展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作為中國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醫療平臺,智云健康依托醫學知識圖譜,以人工智能為驅動,致力于構建慢病管理的共享衛生體系。”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數據安全、隱私安全、人工智能倫理等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寧人律師事務所金融與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法學會理事馬軍先生以《AI算法治理與數據倫理》為主題,分享了醫療數據倫理的現狀,以及算法下的治理問題,并基于此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發展提供了相關建議。
寧人律師事務所金融與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法學會理事馬軍
“我們國家對醫療倫理的依據主要為《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在醫療器械的研發過程中,要審查這個器械或者治療措施對于患者生命健康,以及包括基本個人信息、患者隱私保護的情況等等。在藥物研發層面,首先保護的是受試者的權利,再是臨床實驗;互聯網醫療主要是數據驅動, 在算法數據治理的過程中則主要是患者在線診療倫理的審查。”
在隨后的圓桌討論環節,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劉芳、齊齊哈爾市第七醫院肝二科主任魏超、樹蘭(杭州)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麗萍、杭州師范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副主任盧曉東、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程祥、速速科技CEO呂寧、東華醫為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王奎忠等嘉賓,圍繞“如何推動AI+慢病管理的創新發展”這一議題,從政策、科研、臨床、產業等角度展開了熱烈精彩的探討和分享。
齊齊哈爾市第七醫院肝二科主任魏超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劉芳
樹蘭(杭州)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麗萍
杭州師范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副主任盧曉東
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程祥
速速科技CEO呂寧
東華醫為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王奎忠
兩項重磅簽約
在圍繞“醫學人工智能產學研融合發展”展開探討交流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將人工智能在慢病管理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到實處,強強聯合,推動慢病管理智慧升級,本次會議還有兩個值得一提的見證簽約環節。
智云健康&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在余杭區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主持下,智云健康與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在論壇上達成戰略合作并簽署合作協議,共建“醫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等。
合作簽約儀式
此次合作,智云健康和北郵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將以各自科研力量為主要依托,通過人工智能與慢病管理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促進在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應用落地,并最終助力推進我國醫療健康的智能化發展進程。
揭牌儀式
智云健康&聲智科技
智云健康與聲智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并簽署合作協議。此次合作,智云健康和聲智科技也將依賴各自的業務優勢,共同構建智慧患者管理-智能慢病管理音箱,為慢病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創新服務。
合作簽約儀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