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5 18:30 | 來源:證券之星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6月8日,2021年全國高考正式結束,今年共1078萬考生趕赴考場,創出歷年新高。但他們不知道,按照人口數據推算,未來的13年內,每年的高考競爭者還會繼續增長。 諷......
6月8日,2021年全國高考正式結束,今年共1078萬考生趕赴考場,創出歷年新高。但他們不知道,按照人口數據推算,未來的13年內,每年的高考競爭者還會繼續增長。
K12教育龍頭高途(原名:跟誰學)股價從一月份的最高點149美元,一路跌到最低點只剩14美元,半年之內跌幅超過了90%。
諷刺的是,在高考競爭繼續加劇的同時,這兩年出生的學子會面臨極少的競爭對手,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減負政策。(詳細的各年齡段升學壓力會在文末展示)而在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場,
這對應的是未來十二年學子的地位提升,教培機構的地位下降。也對應著第七次人口普查背景下,政府對減小生育壓力的表態。
市場監管總局對15家教培機構頂格處罰3650萬元
2021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意見主要內容是不得提前授課、設學前班、布置讀寫算作業。另一方面,,這一表態也意味著,在線教育行業極度依靠的線上廣告渠道,被徹底卡死。
同時,監管部門將收緊教育企業融資上市的消息也頻傳。
高瓴清倉好未來;今年一季度景林亦大幅減持好未來。公募扛把子張坤,其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在一季度時,新東方和好未來的持倉也超過了13%,
監管政策一系列組合拳引爆的這顆大雷,讓許多知名基金經理也只好認錯割肉。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不知道二季度的時候有沒有減?
之前為何看好K12教培行業?而現在又是為何賣在底部?
這些基金經理要知道當年白酒行業的“三公消費”是個絕佳的抄底機會,而這次的情況又有何不同?
01
貧富差距激化+教育就是最好的投資,“雞娃”已成全球現象
近期《小舍得》的熱播,讓“雞娃”一詞火遍全網。在這部電視劇中,幾乎每個家長都在拼盡全力,讓自己的孩子過早開始追求成績,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家的。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許多社會問題都能找到對應的經濟誘因。
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馬賽厄斯·德普克的《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一書指出,決定教育的兩個主要因素是:
社會中的貧富差距
教育投資的回報率
“雞娃”是父母在社會經濟下的選擇。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決定父母的教育方式,其實是由社會經濟造成的。換句話說:
以書中作者的統計數據為例,在貧富差距越小的國家,父母稱贊孩子勤奮越少,稱贊孩子有想象力更多;貧富差距越大,父母稱贊孩子勤奮越多,稱贊孩子想象力更少。
從縱向時間來看,上世紀60、70年代的美國,經濟不平等指數是比較低的,沒上大學的美國孩子和上了大學的美國孩子的年收入是差不多的,父母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雞娃”。
到了90年代,因為美國的貧富差距擴大,“直升機父母”一詞也就出現了。所謂直升機父母就是像直升機一樣時刻盤旋在孩子上空,對孩子過度干預的父母。
在中國也是同樣如此,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大家對于孩子的學習也都是放養式的,念書念的好就去念書,念不好的也可以早點出來打工。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在1998年《新華字典》有這樣一句話:”
在當時,中專生的社會地位指數“SEI”與本科生相差無幾,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雞娃”也就沒了必要。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現在的父母把高考稱作。由此可見社會環境的轉變。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越注重教育的國家,其在世界上的競爭力也就越強,中國,美國皆是如此。
雖然沒有人真的想要孩子變成“雞娃”,
全球頂級對沖基金經理——橋水基金的達里奧在分析荷蘭、英國、美國、中國等一系列大國崛起的原因時,用了八項指標衡量國運。
它們分別是:
教育
競爭力
界貿易份額
經濟產出
創新和技術
軍事
經濟中心
儲備貨幣
在這些衡量標準中,教育質量一直是長期領先指標。
對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中國人一直都是不遺余力的。中國從孔子時代至今一直傳承保留了深厚的教育文化,同時古有科舉今有高考,又一直保留了一條知識分子的社會上升路徑。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教育一直都會一個長期大需求。
這個長期大需求有了,教培行業自然也就迎來了發展,各路資本也就蜂擁而至。
02
大佬們也會犯錯 —融資火熱的背后是未來新增需求的驟減33%
受疫情影響,2020年線上教育賽道大熱,騰訊營銷洞察(TMI)發布的《數字化時代的K12與學前教育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線上教育機構數量已突破23萬家,在線教育融資數量突飛猛進。
融資總額達1034億元。
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是最大的風口之一,
資本們可能也犯了線性外推的錯誤,簡單的看了短期的景氣度,就認為未來長期也會如此。
但是回過頭來看,2020年在線教育的爆發主要受益于2015年左右的開放二胎政策。當時在那小波嬰兒潮里出生的孩子,現在進入了小學階段,再疊加上疫情影響下線下學習轉向線上的需求。
中國每年的新出生人口在2015年之后都是逐年遞減的,這個數字在2015年還有1655萬,到了2020年只有1200萬。受新冠疫苗的影響,2021年新生人口預計會跌破1000萬。中國后續也會面臨少子化的危機,那也就意味著孩子們競爭壓力的降低。
證星研究院研究得出,到2025年整個K12的新增需求量會萎縮至當前的67%!顯然這一波在線教育的繁榮有很多泡沫,只是長期下跌前的一次偽復蘇。
03
銷售越努力,公司越無力
資本市場只看到了2020年的曇花一現,沒有考慮到后續人口結構的轉變。資本大量涌入,導致了教培行業供過于求,行業內卷以及過度營銷的市場亂象。
今年一月,網友發現,猿輔導、作業幫、高途課堂和清北網校這四家在線教育機構所投放的廣告視頻主講,竟為同一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