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14:27 | 來源:成都商報 | 作者:王明平 彭亮 邱峻峰 曾琦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三星堆遺址于1927年發現,1934年開展了第一次考古發掘,1963年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第一次考古發掘,1986年發現了兩座“祭祀坑”,出土金器、銅器、玉器...
記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走進三星堆 讀懂中華文明”主題活動現場獲悉,四川省三星堆遺址將聯合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快建設三星堆國家遺址公園,持續推動三星堆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創新性發展。 據新華社
28日,“走進三星堆讀懂中華文明”主題活動推介會邀請30多家中外媒體記者,走進位于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的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零距離感受三星堆考古。
三星堆遺址于1927年發現,1934年開展了第一次考古發掘,1963年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第一次考古發掘,1986年發現了兩座“祭祀坑”,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石器、骨器和陶器等1720件,讓三星堆遺址“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十二五”以來,三星堆遺址考古主要圍繞聚落考古開展。
2019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內34家科研單位和院校對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所在區域進行考古勘探與發掘,新發現“祭祀坑”6個,截至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上千件。其中八號坑灰燼堆積層發現大量青銅神樹碎件、小型人像等中小型銅器,已提取黃金樹葉、金箔、青銅器、玉器、石器等文物。目前灰燼堆積以下的黃色沙土堆積已經顯露出來,同時開始暴露出多根大型象牙,表明沙土堆積之下應當掩埋有較為完整的大型器物,這也與前期的電磁探測數據相吻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介紹,新發現的圓口方體銅尊、拱手立人像以及口部附加龍形附件的銅器,無一不再現了古蜀文明的獨特性和創造性,而銅尊、銅罍、玉琮以及銅器表面的紋飾等都是古蜀文明與國內其他地區密切交流的見證,其中銅尊與長江流域其他地區同時期的銅尊特征相似,是長江文化的生動體現。銅罍、玉琮以及銅器紋飾都在中原地區能夠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與中原地區頻繁交流的有力物證,更進一步展現了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為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發展提供了典型實證。
國新辦對外推廣局副局長李智慧說,這次推介會是“走進三星堆讀懂中華文明”主題活動的重要一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希望通過聯合主辦這一主題活動,讓國內外民眾更好地了解三星堆文化,更深地理解“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進一步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6個“祭祀坑” 出土千余件重要文物
新進展
記者28日在三星堆“走進三星堆讀懂中華文明”主題活動上獲悉,三星堆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在提取一批象牙后,大量珍貴文物露出真容,此次發掘截至目前已累計出土重要文物一千余件。
三號“祭祀坑”:
埋藏文物以青銅器與象牙為主,兩者數量均已超過100件,包括銅頂尊人像、圓口方尊、銅頂壇人像、青銅神樹、大型青銅面具等,此外還發現了玉石器、金器、海貝等遺物。其中大型青銅面具寬135厘米、高74厘米,一件青銅器為立人雙手上舉頂著方壇造型。另有一件銅頂尊人像非常罕見,通高115厘米,下部為一尊跪坐的銅人,雙手合握于身前,頭部頂一塊方板,方板連接青銅大口尊,尊的肩部有精美的龍形裝飾。
四號“祭祀坑”:
灰燼堆積里發現蠶絲蛋白,這是首次在三星堆遺址發現絲綢,此外還發現竹、蘆蒿及楠木等植物的灰燼堆積。四號“祭祀坑”出土文物眾多,截至目前已提取文物534件,包括象牙、金器、玉器、石器、銅器、陶器、骨器、紡織物和漆器等。青銅器有扭頭跪坐人像、有領璧、戚形方孔璧、戈等,玉器有琮、鑿和有領璧等,金器有帶飾、樹葉形掛飾以及圓形箔片等。
五號“祭祀坑”:
文物以各類殘片、珠飾等小件器物為主。坑內埋藏不少圓形穿孔的金片,疑為附著在衣服上的裝飾。截至目前已經提取各類文物146件,包括象牙及象牙器、金器、玉石器和銅器等,以金面具、鳥形金飾最為重要。部分象牙雕刻有弦紋、云雷紋、羽翅紋等紋飾,紋飾十分規整、精細,部分紋飾線條寬度不足50微米。
六號“祭祀坑”:
發現1件保存完整的“木箱”,內側涂有朱砂,為三星堆首次發現。“木箱”長1.7米、寬0.57米、高0.4米,四周側板形制完整,但已炭化。
七號“祭祀坑”:
剛發掘到文物層,在僅1米長、0.6米寬、0.1米深的長方形解剖坑里,已經暴露出10根可分辨個體的象牙。
八號“祭祀坑”:
目前已提取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金箔、石器等。較大型的青銅器多被有意識地打碎,主要來自于青銅神樹。中小型的青銅器主要包括銅鈴、銅貝、銅戈和小型跪坐銅人像等。玉器主要包括璋、斧、鑿、管以及大量玉珠等。在灰燼堆積中還散布不少金箔,部分可辨是黃金樹葉。除此之外,在部分銅器殘件表面發現了未完全燃燒的紡織物殘片。目前灰燼堆積以下的黃色沙土堆積已經顯露出來,同時開始暴露出多根大型象牙。
國寶級文物亮相
總高達1.15米的頂尊人像位于祭祀坑南側。青銅人的造型是這般奇特:跪姿、著繡花短裙、雙手叉指合攏、頭像大眼咧嘴,表情夸張、神態虔誠。人像頭頂著有龍形飾件的青銅尊,這件將人與尊組合為一體的大型青銅藝術品在中國與世界均屬首次發現。 銅尊在中國商代是重要的祭祀禮器,也是貯盛美酒的重器,是中華文化中“尊敬”、“尊崇”、“尊重“、“尊貴”寓意的表達。跪姿頂尊人像將三星堆獨持人像造型與尊造型相結合,彰顯三星堆與中原商王朝的緊密聯系,描繪出三星堆虔誠而神圣的祭祀場景,展現了三星堆獨特的信仰世界,堪稱中國商代青銅器藝術精品。我有一尊酒,虔誠獻尊神,由這頂尊銅人像,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三星堆人對天地萬物的特殊禮敬。
專家解讀
北大教授陳建立:
黃金使用方式證明 三星堆仍屬于中原系統
北京大學深入參與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新一輪考古。5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教授陳建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表示,四號坑以外其他新發現祭祀坑的年代測定仍在實驗中,結果出來后會第一時間公布。
在他看來,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金器一般用作器物裝飾,這是受商王朝影響區域的文化特征,整體上來看三星堆依然沒有脫離于中原系統。
今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對6個坑的73份炭屑樣品使用碳14年代檢測方法進行了分析,對年代分布區間進行了初步判定。其中K4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這就印證了三星堆新發現的4號坑碳14檢測的年代區間屬于商代晚期。
“四號坑的測年結果已經公布。”陳建立透露,其他祭祀坑的年代測定工作,他們目前還在陸續、緊張地實驗。
陳建立認為,測年工作對于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來說,非常重要,“沒有準確的年代,任何討論都難以進行,很多問題也說不清楚。”他直言,具體的年代測定需要采樣、科學實驗和處理,得出的結論才能令人信服,“今天確實沒有新的結果,如果有新成果會第一時間公布。”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金器一般是金箔、金片,多是應用在漆器、青銅器表面用于裝飾。”陳建立提到,有一些出土的黃金是和綠松石在一起擺成了龍的形狀。“在我看來,這樣做應當是強調與青銅器本身顏色的差別,即通過青銅器合金配方、黃金的配方展現出顏色差別。”
陳建立進一步提出,黃金用作器物裝飾,而不是應用在人體上——例如耳環、鼻環,這是三星堆的特點,實際上這也是鄭州商城、安陽殷墟和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的特點。“黃金用作裝飾,“是以商王朝為中心區域的文化特征。”陳建立表示,從黃金的使用上來說,盡管三星堆在造型上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整體上來看依然沒有脫離于中原系統。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館員郭建波:
發現絲綢為發現文字提供了物質載體
對于絲織物的發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館員郭建波表示,對一號祭祀坑的排查是為了對新發現的器物進行預判,比如之前出現的金器、玉器、青銅器等,哪些材質的器物上才會有紡織品的出現。目前,“我們對青銅器上進行分析、篩查后發現有大量的(絲織物)的存在。所以,對新發現的祭祀坑的器物,包括絲織品的發現,有了一定指導。”
為什么絲織品會附著在青銅器上呢?郭建波表示,因為青銅器為絲織品保留提供了生存條件。
為什么還要在新祭祀坑中尋找絲織品?“第一,找到絲綢就實證了在三星堆文化時期,其實已經有了絲綢實物的發現。”郭建波說,青銅大立人的衣著,實際上表現了非常發達的紡織工藝,肯定就預示著有絲綢或者有絲綢工藝的存在。所以,現在就印證了在三星堆時期,其實已經開始用絲,有了完整的用絲制度而且有非常發達的紡織工藝。“第二,目前,三星堆并沒有發現任何文字或符號。我們推測,這些文字或符號,或許附著、書寫在一種有機質上,包括漆器、木器、絲綢,也就是說,發現絲綢為發現文字或者符號提供了一個物質載體。”
那么發現物質載體后,書寫材料有什么呢?郭建波認為,可能是朱砂、墨等。在一、二號等幾個祭祀坑中,可能就存在朱砂。所以,當發現了能夠書寫的材料存在,那么書寫時一般會添加的膠,便是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想在絲綢發現的基礎上更往前推一步,看能否發現文字或符號。”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
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兩者之間,此消彼長
在推介會結束后,記者采訪到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談及三星堆日前最新出土的金面具曾在金沙遺址出土過相似文物,是否能判定兩者之間關系。王巍表示,兩者之間,是此消彼長,三星堆衰落后,緊接著在金沙興起,“現在看來,一邊還沒有結束時,另一邊就興起了,有時間上重合的部分。”他認為,三星堆和金沙出土了很多相似的文物,“咱們成都平原非常有意思,大約從5000多年前才有比較多的人進入成都平原,他們從哪兒來的?從甘肅那邊。”他說,黃河中原地區的人先到甘肅(再到成都平原),從陶器上可以看出來,古蜀國第一代王,住岷山石室。而且很多傳說和考古上的研究有一定吻合,所以現在考古學家不再(輕易)否定那些傳說。
上世紀末,冶金術、文字、城市被認為是表明一個文明的存在,但是王巍認為,現在我們通過全世界范圍內看,這三要素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如瑪雅文明便不存在冶金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