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09:1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陳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已成機構共識。今年以來,盡管市場持續震蕩調整,但公募和外資兩大機構的持股市值占比均呈現上升態勢。...
“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已成機構共識。今年以來,盡管市場持續震蕩調整,但公募和外資兩大機構的持股市值占比均呈現上升態勢。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截至3月31日,公募持有A股市值達4.76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例為6.33%;外資持有A股市值達3.36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比例為4.48%。
外資爭相布局
“水大魚多”的A股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全球機構投資者。
繼2020年8月拿到業內第一張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之后,2021年5月12日,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中國銀保監會批準,將在中國市場開展理財業務。
貝萊德擁有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50.1%的股份,中國建設銀行通過全資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持有40%的股份,淡馬錫則持有9.9%股份。
貝萊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Laurence D. Fink)表示:“中國市場為中國和全球投資者實現長期的財務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機遇。貝萊德始終致力于深耕中國市場,為本土投資者提供不同的本土投資資產類別,并期待為更多中國投資者打造更美好的財務未來。”
不止是貝萊德,其他外資機構也有著濃厚的“中國情結”。以全球資產管理領域的“百年老店”施羅德投資為例,從1994年成立上海辦事處至今,深耕中國市場已經有27個年頭。公開信息顯示,施羅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自2018年6月推出旗下首只中國境內私募產品以來,3年多時間里推出了6只境內私募基金,類別分別覆蓋中國股票、債券和多元資產配置。
“我們非常重視投資中國這件事,中國資產的吸引力很大,對全球專業投資人來說非常重要。”施羅德北亞區多元化資產產品主管于學宇告訴記者,除了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研究深度和廣度,他還參與撰寫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將施羅德在養老金投資方面的長期經驗引入中國市場,為中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獻計獻策。
上述兩家機構的動作只是外資機構加速布局中國市場的縮影。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3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占比33%。多家外資巨頭正在積極申請中國境內公募基金牌照,路博邁、富達、施羅德等資管巨頭已相繼提交了申請。
公募優勢不斷擴大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可以發現,2019年以來持續擴容的公募與加速布局的外資,正在A股市場上演一出“二龍搶珠”的大戲。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盡管市場持續震蕩調整,但公募和外資兩大機構的持股市值占比均呈現上升態勢。截至3月31日,公募持有A股市值達4.76萬億元,占總市值比例為6.33%;外資持有A股市值達3.36萬億元,占總市值比例為4.48%。公募基金在A股市場中的話語權持續提升,優勢不斷擴大。
梳理過往數據可以發現,2018年底公募持股市值為1.47萬億元,此后便持續增長,至2019年底增至2.42萬億元,在2020年更是實現了從2萬億元向4萬億元的飛躍。與此同時,外資機構的持股市值也穩步攀升,2018年底為1.15萬億元,至2019年底突破2萬億元,到2020年底進一步增至3.41萬億元。
從公募與外資持股市值的差額變化來看,2019年一季度外資機構的持股市值一度十分逼近公募,僅差0.26萬億元,為歷年來最低。但這“一步之遙”終究未能跨過,2020年一季度,公募與外資的持股市值差距從2019年末的0.32萬億元擴大至0.65萬億元;到了2020年三季度,差距繼續擴大至1.12萬億元。截至2021年一季度,這一差距進一步擴大至1.4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基金評價業務負責人胡立峰認為,市場可以觀察并參考境外機構與個人流入A股的資金總量、趨勢以及持股結構與偏好等,進一步增強對A股的信心。
“我們一般根據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股市值的比例,來考察公募基金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這個指標曾在2007年9月30日達到最高點27.93%,隨后便一路下行,在2017年12月31日達到最低點3.87%。此后這一數據緩慢回升,連續站上4%、5%、6%、7%四個關口,于2021年3月31日達到7.55%。這說明近幾年來大力發展權益基金取得了可喜成果,也是公募基金作為市場主要機構投資者實力恢復的體現。”胡立峰表示。
制度優化 “長錢”滾滾
為什么公募基金近年來能夠實現加速發展?對此,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總結了五大因素:一是監管層大力倡導發展權益類基金,從基金注冊改革、優化基金評價制度、開展基金投顧試點、引入中長期資金、倡導長期投資等方面,為權益類基金大發展營造了很好的制度環境;二是資管新規及配套規則發布后,部分資金需要高收益資產來替代,股票市場和權益基金成為較好的承接品種;三是A股機構化、國際化、市場化提速,市場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定價優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傾斜,個人投資者更愿意借助資管產品入市分享紅利;四是經過多年的積淀,公募基金專業化投資的優勢凸顯,長期業績優秀;五是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提升了基金賺錢效應,令公募基金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認可,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保險資金、養老金等“長錢”的持續流入,將進一步夯實A股市場的基礎。僅以養老目標基金為例,截至2021年5月17日,公募FOF總規模已經突破1300億元。隨著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的落地,在公募FOF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二的養老FOF將進一步承接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