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 10:39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我國在去年應對疫情時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沒有搞大水漫灌,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保持了總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近期,以原油、銅和鐵礦石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貨出現漲價,主要經濟體通脹指標也表現出上行態勢,引發市場對于全球通脹卷土重來的擔憂。超級商品周期和全球通脹也引起了央行的高度關注,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此進行了專欄討論。
報告認為,綜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階段性推升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但輸入性通脹風險總體可控。我國在去年應對疫情時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沒有搞大水漫灌,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保持了總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中信證券(23.840, -0.10, -0.42%)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通脹是報告明確關注的兩個國內外風險因素之一,另一個是美債利率上行。
分析人士表示,對于市場目前關注的通脹問題,央行的態度目前是總體可控,預計短期貨幣政策取向不會發生變化。明明表示,央行當前對通脹風險仍處于觀察期,貨幣政策以穩為主。
三大因素致全球通脹走高
數據顯示,4月末,西德州中間基原油(WTI)期貨價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期貨價格和CRB大宗商品現貨價格綜合指數分別同比上漲187%、89%和51%。3月份,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歐元區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分別同比上漲2.6%和1.3%,漲幅較上年低點擴大2.5個和1.6個百分點,已高于或持平于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12月水平,相關通脹預期指標也有不同程度走高。此外,3月份,俄羅斯、巴西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漲幅分別超過5%和6%。
報告指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通脹走高的主要推動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主要經濟體政府出臺大規模刺激方案,市場普遍預期總需求將趨于旺盛;二是境外疫情明顯反彈,供給端仍存在制約因素,全球經濟在后疫情時代的需求復蘇進度階段性快于供給恢復;三是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環境持續處于極度寬松狀態。
對于后續全球通脹走勢,報告認為,目前來看,上述三方面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全球通脹中樞可能在一段時間里延續溫和抬升走勢。
“重要的是,大宗商品市場是由需求水平驅動的——當需求量超過供給量時,就會產生一種無法預先定價的稀缺性溢價。”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菲奧娜·辛科塔(Fiona Cinccota)認為,要關注即將到來的夏季出行高峰帶來的需求量變化幅度,而且大宗商品供應在短期內幾乎是沒有彈性的。
目前,大宗商品主要生產國仍深受疫情困擾,短期供給瓶頸難以修復。例如,智利、秘魯、阿根廷都是如此。在全球銅礦產量中,智利的產量占到四分之一。
“五一”假期過后,倫銅一舉突破了1萬美元,創出歷史新高,相較于去年3月的低點已漲幅超過100%。高盛分析師認為,碳中和下的綠色需求將是銅價的新動能。“新一輪銅消費增量主要來自于消費領域的拉動,即家電和汽車的需求回暖。”菲奧娜·辛科塔表示,碳中和背景下,一輛電動汽車使用的銅大約是傳統汽車的4至5倍,而混合動力汽車使用的銅大約是傳統汽車的2倍。如果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電動車銷量繼續增長,對銅的需求可能會呈指數級增長。
年內我國PPI或階段性上行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CPI同比上漲0.9%,PPI漲幅擴大至6.8%。分析人士認為,CPI同比漲幅符合預期,而在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的背景下,需要重點關注PPI的上行。預計后續PPI可能繼續上行。
全球通脹是否會給我國帶來輸入性通脹?報告指出,對我國而言,國外通脹走高的輸入性影響主要體現在工業品價格,疊加去年低基數的影響,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階段性推高我國PPI漲幅。
不過,報告表示,對于年內PPI階段性上行,宜歷史、客觀地看待:一是這在相當程度上是“低基數”下的“高讀數”。二是從歷史上看,PPI指標本身波動就相對較大,在數月內階段性下探或沖高的現象并不鮮見。三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階段性供求“錯位”的表現,若未來全球疫情能得到全面有效防控、新興經濟體生產供應能力恢復正常,則生產資料價格漲勢可能放緩。總體來看,待基數效應逐步消退和全球生產供給恢復后,PPI有望趨穩。
具體到對我國CPI的影響上,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PPI向CPI的傳導關系明顯減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起伏波動對我國CPI走勢的影響也相應較低。加之國內生豬供給已基本恢復,豬肉價格總體趨于下降,糧食連續多年豐收、農產品(5.890, -0.05, -0.84%)自給率總體較高,初步預計今年CPI漲幅較為溫和,受外部因素影響總體可控,將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事實上,我國作為大型經濟體,若無內需趨熱相疊加,僅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并不容易引發明顯的輸入性通脹。”報告表示。
興業證券(8.070, 0.02, 0.25%)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央行對通脹研判有定力,后續貨幣政策在操作層面或呈現相機決策特征。
天風證券(4.730, 0.00, 0.00%)固定收益分析師孫彬彬認為,從報告看,央行在提升對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和通脹預期的關注,是關注而不是行動,這也與當前市場所感受到的情況基本一致。
報告表示,“需對大宗商品漲價給我國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帶來的差異化影響保持密切關注,綜合施策保供穩價,及時有效管理預期,防范市場價格波動失序。”在下一階段政策思路中,央行也提出,“加強監測分析和預期管理,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