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9 10:46 | 來源:和訊網新聞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金融科技對于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一再凸顯。...
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金融科技對于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一再凸顯。幫助金融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正是金融科技發力的體現,也是當前金融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一環,證券行業該如何走上數字化轉型之路?財通證券交出了一份極具借鑒意義的答卷。
變化催生數字化轉型之痛
走上數字化之路,與證券業面臨的客觀環境變遷息息相關。
財通證券網絡金融部負責人何燕介紹,從證監會及央行的上層設計來看,我國的證券行業正面臨國際化、機構化和長錢化趨勢。而近年來的監管要求也很明確,券商需要更加注重用戶的投資體驗,注重風險的穿透管控,注重產品標的的優選。在客戶端,良性投資成為很多投資者的追求,他們也在提出更多的個性化需求。
從頂層設計到監管高要求,以及投資者心態的變化,都在倒逼金融行業、倒逼券商直面創新能力薄弱、應用場景單一、客戶需求響應不足等一系列難題。而這些難題,都需要券商不斷提升數字化能力去應對。
另一個值得深思的事實是,金融行業實際上是數字化起步較早的行業,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數據平臺的建設周期和歷史不比互聯網行業時間短,對于數據使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在何燕的記憶中,隨著2015年移動互聯網證券公司的起步,大量的券商也進入了自主開發APP引流的賽道。但是,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質與歷史沿襲,使得業務數據分散在不同的部門,數據使用與分析同樣呈分散態勢,為了實現全鏈路、精細化的客戶運營,許多券商走上了數字化轉型的道路。
財通證券就是最早探索數字化轉型的券商之一,在突破組織層面、技術層面和數據應用層面的障礙,不斷推進數據中臺建設的基礎上,邁入了證券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前列,目前技術投入占總營收比例排名行業第八。
牽手阿里云建設數據中臺
自2013年加入公司,何燕就親身參與了財通證券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并嘗試集合業務數據,為客戶提供數據分析服務的歷程。
這個過程中,財通證券意識到,要打通業務數據的鏈路,并為數據分析提供系統支撐,需要培養數據化運營人才,以及尋找智能數據平臺合作。
在充分考量平臺能力、數據精準度、咨詢服務能力等多因素之后,財通證券最終選擇了阿里云數據中臺。
“阿里云數據中臺能夠鏈接螞蟻生態,方法論集成地很好,智能營銷應用也很成熟”,何燕回憶。而通過不斷地碰撞和溝通,阿里云數據中臺也最終為財通證券帶來了能夠適配現階段及未來階段發展的數據中臺框架。
通過阿里云數據中臺核心產品Dataphin,財通證券打通了既有的多個系統數據,實現數據即時接入及數據標準統一,整合加工處理后,基于市場形態形成包括“金融屬性”、“產品類型”等在內的300多個數據標簽。
運用阿里云數據中臺的數據可視化平臺Quick BI,財通證券接入各系統數據庫,以0代碼鼠標拖拽式操作搭建財通證券自有數據研發與管理統一平臺、數據洞察分析平臺等多個平臺,以及業務層面的智能營銷和智能雙錄兩套系統。
基于標簽庫的建立,財通證券通過Quick Audience,在以“支付寶”為代表的阿里生態中進行營銷投放,且能夠及時回流營銷投放效果數據,在精準洞察不同目標市場的需求差異基礎上,指導營銷策略、渠道策略調整,同時反哺市場標簽的擴充。
擁抱用戶、邁向數智化
向數智化邁進的財通證券首先感受到了業務層面的降本提效。過去,金融機構在線上運營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但運營效果總是不符合預期。據了解,目前財通證券基于用戶需求,調整了運營目標、路徑探索、策略跟蹤,逐漸從全量市場運營中擺脫出來,同時數據處理和計算也更加集中、高效,數據信任感在提升,數據歧義的現象也在減少。
依托于與阿里云數據中臺共同設計的數據倉庫,財通證券的數據管理更加可控,前臺業務變得更加靈活,同時還能夠滿足監管安全要求。這讓財通證券有了充分的信心,去構想更健全、更統一、更準確、更可用的數據治理方案。
借力數據中臺,金融業務創新也具備了更加堅實的基礎,逐步豐富服務用戶的陣地。
比如,券商業務可以通過線下人員講解溝通,能夠逐步形成深度互動,但線上業務過程的開展,因為缺乏一對一面對面溝通長,很難形成信任感。但現在,財通證券通過和支付寶開展首批試點合作,上線了24小時在線理財師業務,正成為幫助券商打造線上點對點式強互動場景的模板。
此外,基于數據中臺的用戶精細化運營能力,財通證券還進一步豐富了APP生態圈,并不斷嘗試內容運營盤活和小眾細分服務。
目前,財通證券自有APP生態實現了“PGC(專家內容產出)+UGC(用戶內容產出)”的內容輸出模式,除專家評論員定期圍繞市場熱點話題進行內容輸出外,還通過股友圈、直播聊天室等多元玩法,鼓勵用戶互動;此外,面向部分聚焦細分投資市場的群體,還開發了可轉債、ETF投資等創新場景,在滿足其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用戶黏性。
數據顯示,目前財通證券的APP用戶占比從15%提升到了近50%。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數據中臺地建設過程中,金融機構還能有效地實現組織升級,這一點在財通證券身上同樣得以凸顯。
據悉,2019年財通證券完成了組織架構的大調整,清晰定義了“前、中、后臺”的職能,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機構模式,并持續提升內部管理與客戶服務水平。
這一組織架構層面的升級,讓財通證券能夠依托數據,更好地應對監管高要求和業務轉型要求,同時更好地服務客戶,讓客戶對財通品牌認知、投資體驗有質的提升。
現在,財通證券的數據應用更加貼近業務。通過阿里云數據中臺的咨詢服務,財通證券落地了數字化運營方法論,讓財通證券走上了逐步擁抱用戶思維、掌握用戶運營方法。對此,何燕很是感慨:“我們清晰地知道了用戶是誰,知道了用戶需要什么服務。”
從擁抱用戶的思維出發,財通證券牽手阿里云數據中臺,握住了金融行業獲取數字化轉型成效的抓手,為整個金融行業實現數智化轉型提供了標桿與借鑒意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