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 13:30 | 來源:中華網科技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強化心腦結合診療理念構建符合衛生經濟價值的醫療服務體系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創新醫防...
推動我國心腦血管疾病診療創新發展
強化心腦結合診療理念 構建符合衛生經濟價值的醫療服務體系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創新醫防協同機制”的重要性。今天,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和財新健康聯合主辦、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稱:強生醫療)支持的“護心愛腦,健康一生”2021年心腦健康公益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和學者倡議推廣心腦血管疾病綜合管理理念,提倡心腦疾病應早診早治、同診共治,并建立多層次的醫療支付體系,以此大力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提升我國心腦血管疾病診治和健康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全民健康素養。
心腦疾病需同診共治,早診早治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1],在經濟、社會各方面持續發展之際,我國也在逐漸向著中度老齡化社會轉變。作為中老年人健康問題的挑戰之一,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覷。房顫是目前中國面臨的重大公共健康挑戰之一,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病患[2],房顫的發病率也會隨年齡增加而升高。作為房顫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腦卒中是中國成年人致死和致殘的首位原因。全國每年新發腦卒中300萬人以上[3],因腦卒中死亡人數近200萬[4]。房顫可使腦卒中風險增加5倍[5],若沒有對房顫進行積極有效的診療,腦卒中的風險和致命性將會上升。
心腦血管疾病緊密相關,醫院開展同診共治意義重大。“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倡導實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行動以及腦卒中的預防。推動心腦共治、實現房顫早診早治、積極預防腦卒中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目前,心腦血管患者在國內大部分醫院都需要跨科室就醫。房顫和腦卒中這兩種疾病的同診共治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需要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和醫療資源再分配。要解決患者看病貴的問題,就需要健全醫療服務體系,推動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復旦大學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陳文(左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中華預防醫學會慢病分會主任委員趙文華(左三),強生醫療電生理事業部高級市場總監龔凌云(右二),泰康養老健康保險事業部副總經理馮鵬程(右一)參與圓桌討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馬長生在為論壇發來的視頻致辭中表示:“房顫作為腦卒中的一大誘因,越早有效治愈房顫,就越能大幅降低腦卒中發生的風險。我們醫療工作者要大力推廣創新的心腦疾病診療方式,培養更多年輕的醫生具備手術能力,讓最先進、最有效的醫療技術惠及更多患者。”
構建多元疾病管理體系,實現醫療資源效益最大化
慢性病防控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一環,卒中作為中國居民死亡和殘疾的第一位病因,與多種危險因素相關,其中房顫會顯著增加卒中的發生風險。針對房顫,主要的治療手段有藥物和消融等方式。復旦大學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陳文教授日前帶領團隊完成了一項題為《房顫射頻消融手術的綜合價值評估報告》[6]的研究,將房顫治療方式的全面價值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射頻消融手術可提升1.62倍房顫治療成功率,降低近60%復發風險,31%死亡風險及44%因心衰造成的住院風險[7]。陳文教授在論壇主旨演講中表示:“射頻消融手術是目前治療房顫更有效,也是更具性價比的方法。因此,提倡早診早治和心腦共治,推廣射頻消融技術,不但能使更多的患者獲得救治機會,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其經濟價值也非常大。所以我希望全社會都能加強對重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的關注,同時建立多元化的創新支付體系,讓我們有限的醫保和醫療資源產生更大的效益。”
復旦大學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陳文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目前,射頻消融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為治療房顫的主流方法,普及率高。在我國,射頻消融療法的普及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近年來,強生醫療每年在全國培訓數百名具備射頻消融手術能力的專業醫生,在三四線城市支持建立200多家房顫中心,讓更多患者得到科學的診療和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強生醫療心血管及專業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曦博士表示,“房顫治療將進入射頻消融時代。我們將與各方攜手,構建多元化的心血管疾病治療和管理體系,繼續大力培訓專業醫生,為開設更多的房顫中心和心腦聯合診療中心提供支持。探索開發創新型的醫療保險解決方案,以確保創新醫療產品和服務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最終讓患者獲益。”
加強公眾健康教育,創建新型支付手段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持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優化預約診療等便民措施、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和推動醫療保險改革來努力讓大病、急難病患者盡早得到治療”等內容成為“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始終關注心腦血管領域疾病的防治工作。基金會理事長孫志偉表示,“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始終關注心腦血管領域疾病的防治工作。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公益平臺作用,促進中國醫療衛生水平,提高國民健康素養和生存質量,并不斷推動醫療衛生、科研機構、醫藥企業、政府部門、新聞媒體與社會組織通力合作,共同為實現全民健康貢獻力量。”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大連醫科大學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夏云龍(左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神經外科副主任焦立群(右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一病區副主任牛國棟(右一)參與圓桌討論
“十四五”規劃提出了“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加強預防、治療、護理、康復有機銜接;支持社會辦醫”等要求。針對房顫和腦卒中等心腦疾病,推廣先進、性價比高的治療方式,還需要醫保和商保公司的支持,公立和非公機構共同打造多元生態。陳文教授表示說:“我們構建高質量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就需要醫保、患者、服務供方在內的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最終目標是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泰康養老健康保險事業部副總經理馮鵬程在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中表示,商業保險機構應積極開發新產品,提供全病程健康管理,讓患者在醫保之外仍然有途徑為自己的健康再“加一道保險”。
[1] “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人民日報 》2020年10月24日第5版。
[2] 胡大一,孫藝紅. 心房顫動的流行病學和治療現狀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06),5.01:5-7.
[3] 2007—2017年中國腦卒中流行趨勢及特征分析,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20,14(05) : 253-258.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5.001
[4] 我國腦卒中防治仍面臨巨大挑戰——《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 2018》 概要,中國循環雜志2019年2月第34卷第2期(總第248期)
[5] Stroke Prevention in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6] 該報告部分內容于第十四屆中國衛生技術評估論壇(2020,上海)上發布。
[7] Yi F, Hou W, Zhou C, 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Versus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Meta-analysis of Safety and Efficacy [J].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 2019, 73(4): 241-7.
關于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于2015 年 7 月 14 日由北京市民政局批準成立,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慈善組織。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繼承和弘揚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的偉大風范和高尚情操,以人道、責任、傳承為宗旨,在醫療健康領域構建公益慈善平臺,在公益捐助、學術交流、健康促進、醫學研究、醫生教育、社會公益六大板塊開展幫扶弱勢群體、宣傳普及健康知識的公益活動和項目,為國家和政府分憂,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應有貢獻。
關于財新健康
財新傳媒旗下醫療健康板塊,提供客觀、及時的獨家報道和深度專業的評論,解碼政策動態,緊盯行業趨勢,記錄與推動健康中國的建設進程,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關于強生公司
強生公司成立于1886年,是全球最具綜合性、業務分布范圍廣的醫療健康企業之一,業務涉及制藥、醫療器材及消費品三大領域。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新布侖茲維克市,在全球60個國家地區擁有260多家運營公司,全球員工約14萬人,2019年全球營收達821億美元。
強生堅信健康是活力人生、繁榮社區和不斷進步的基礎。正因如此,130多年來,公司始終致力于推進健康事業,讓人們在每個年齡段和每個人生階段都保持健康。今天,作為一家全球業務分布廣泛、綜合性的跨國醫療健康企業,強生致力于用廣泛的影響力去促進人類健康、建設更美好社會。在努力提高醫藥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創造更健康的社區的同時,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擁有健康身心,享受健康環境,肩負融合關愛、科學與智慧,為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帶來意義深遠的改變的使命。
1985年,作為改革開放以來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強生在華成立了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多年來,強生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質量的創新產品來滿足不斷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為中國病患和消費者帶來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如今,強生全球包括醫療器材、制藥及消費品的三大業務領域均已進入中國,并分別成為該業務領域的領軍者。目前,強生在華設有10余家法律實體,分布于北京、上海、廣州、蘇州、西安等90多個城市,員工數約1.1萬人。
強生中國區總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徐匯區、浦東新區、閔行區等擁有多家注冊公司和生產工廠,是上海外資企業納稅百強。中國市場是強生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2019年,強生全球執行委員會在北京宣布將中國定位為全球創新引擎。此外,強生也是支持上海市政府打造全球科創中心的領軍企業。2014年,強生亞太創新中心在上海成立,作為強生在全球的四大創新中心之一,亞太創新中心立足亞洲,在開放式創新的模式下,結合強生在亞太和全球的資源、專業知識和區域優勢,將突破性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貢獻給全球的患者和消費者。目前,強生亞太創新中心也在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再生醫藥、基因治療、微生物科學和機器人技術等眾多領域挑戰創造嶄新解決方案。2019年6月,強生亞太首家、全球最大的創新孵化器 -- JLABS@上海在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投入運營。該項目自2017開始籌備以來,得到上海市政府、浦東新區政府、張江集團等多方支持與協作,是上海打造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全球領先生物醫療新研發高地”的重要項目之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