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0 14:26 | 來源:中金在線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我國對非法集資行為打擊力度很大,但仍有很多集資詐騙團伙打著高收益、高回報的旗號來蠱惑廣告群眾進行“投資”。
我國對非法集資行為打擊力度很大,但仍有很多集資詐騙團伙打著高收益、高回報的旗號來蠱惑廣告群眾進行“投資”。巨大的利益引誘之下,很多投資者落入了非法集資的圈套。馬上消費金融(以下簡稱“馬上消費”)總結了八大典型非法集資套路,希望消費者提高警惕,切勿踏入陷阱。
1、“假冒銀行型”。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執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虛構擔保型”。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
3、“境外投資型”。以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后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4、“假借養老型”。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引誘老年群眾“加盟投資”。或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等方式,引誘老年群眾投入資金。
5、“收藏投資型”。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
6、“網絡投資型”。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后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7、“掛靠教育型”。以經營教育培訓產業為名,推出承諾存滿一定期限后即返還本金并贈送高額課時費的變相返息收費方式,引誘社會公眾購買其理財產品。
8、“餐飲投資型”。以實體餐飲店為載體,向社會公開宣傳門店會員卡、儲值卡等,并承諾一定期限內給付分紅回報,后由于資金鏈斷裂等各種原因,無法返還本息。
非法集資是嚴重威脅消費者權益、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犯罪行為。為了預防和應對非法集資犯罪,馬上消費通過多方渠道進行宣傳教育,同時從內部員工和外部大眾消費者著手,開展非法集資教育,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建立起從內到外的多重防線,以普惠金融為核心,切實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踐行社會責任。作為消費者,要主動提升安全防范意識,增強對非法集資犯罪的警惕性、敏銳性。企業與消費者共同抵制非法集資,才能維護金融市場和諧有序的發展 。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