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7 14:3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私募年度業績排行榜往往在每年的1月下旬放榜,冠軍私募產品也隨之成為市場非常關注的對象,今年也不例外。
無論在那個行業,冠軍的光環總是奪人眼球。
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近日登上私募基金產品熱搜榜的產品,按照不同產品分類,不少是2020年的業績冠軍,比如,大凡投資的“大凡1號”在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斬獲管理期貨策略冠軍;建泓時代的“建泓絕對收益一號”為2020年股票策略冠軍;友檁投資的“友檁領五號”則是2020年復合策略收益冠軍。
不過,從今年的收益表現看,多只冠軍產品今年凈值遭遇巨震,截至1月底,“友檁領五號”今年凈值的跌幅更是超過了23%。這是怎么回事?“冠軍魔咒”又顯靈了?
冠軍私募產品熱度飆升
私募年度業績排行榜往往在每年的1月下旬放榜,冠軍私募產品也隨之成為市場非常關注的對象,今年也不例外。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如果按搜索的用戶數量排序,1月份最受關注的10只私募基金產品分別是“友檁領五號”、“高毅鄰山1號遠望”、“林園投資1號”、“建泓絕對收益一號”、“大凡1號”、“博普CTA趨勢1號A”、“正圓壹號”、“駿偉資本價值5期”、“九章幻方中證500量化多策略1號”、“石鋒資產重劍一號”,分別由友檁投資、高毅資產、林園投資、建泓時代、大凡投資、博普科技、正圓投資、駿偉資本、寧波幻方量化、石鋒資產擔任管理人。
具體來看,此次登上榜熱搜的不少產品是2020年的冠軍產品。比如,大凡投資的“大凡1號”在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斬獲管理期貨策略冠軍;建泓時代的“建泓絕對收益一號”為2020年股票策略冠軍,友檁投資的“友檁領五號”則是2020年復合策略收益冠軍。
“冠軍產品歷來就頗受關注,其管理人也吸引著很多投資者的目光,這也是讓眾多中小型私募不惜一切要‘搏出位’,孤注一擲來掙得業績冠軍的重要原因。”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直言。
凈值波動劇烈
不過,冠軍“魔咒”似乎在一月份已經初露端倪,多只去年業績領先的產品出現大幅凈值回撤。
比如,去年股票策略的第二名溫瑞福8號,截至1月底,今年以來的跌幅超過了28%,第十名卓曄1號跌幅也超過10%。另外,去年復合策略的冠軍“友檁領五號”,同期凈值跌幅更是超過了23%。
公開資料顯示,登上熱搜榜的冠軍產品“友檁領五號”為友檁投資基金經理李嘉瑋管理的產品,友檁投資于2018年完成管理人登記備案,旗下產品共5只,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管理規模低于10億元。李嘉瑋曾在象嶼期貨、藍墨投資任職,其產品策略為復合策略,涵蓋股票、期貨等多種投資品種。
對于冠軍產品凈值出現巨震的情況,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或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場風格的迅速變化。今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一九分化”的極致行情,后續劇烈震蕩,私募的投資難度加大,尤其是去年重倉某一類股票而大獲全勝的私募,其產品波動自然會非常大。
二是資金的快進快出使得小型私募難以適應。近期資金借基入市的情緒不斷高漲,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傾向于選擇去年業績彈性很大的產品,小私募的管理能力也不一定跟得上,投資者又是抱著很高的預期收益率進場的,不達預期后很容易差生“撤退”的意愿,造成資金快進快出的情況,部分小私募的業績就更加難以維持。
三是部分策略具備周期屬性。比如中長期CTA產品去年表現很好,資金迅速跟進,但其實2016年和2020年是中長期CTA策略的大年,但未來表現可能不會那邊出色。
震蕩市投資者需更加理智
多位業內人士感慨,冠軍私募產品的超高業績固然吸引人,但在震蕩市中,投資者更要多一絲冷靜。
今年1月上旬,機構抱團股估值持續提升,資金對于知名公私募產品的熱情快速升溫,然而1月26日以來的流動性擾動,疊加業績預報的密集披露,市場快速進入震蕩調整狀態,讓不少剛剛進場的基民“慌了神”,能不能直接買入冠軍私募或者爆款公募基金成為多位投資者的疑問。
“要結合自身的收益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來做選擇。”滬上一位基金研究員表示,投資基金時,投資者應該堅持三個原則:一是明確自身需求,二是堅持長期投資,三是切忌追漲殺跌。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