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 15:33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心理健康在醫療健康中越來越被重視。
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心理健康在醫療健康中越來越被重視。在資本端,2020年全年中國的數字醫療領域完成數十起融資;在政策端,自2020年1月起連續出臺了15條心理健康政策,囊括了心理衛生服務的意見指導、具體落地和后期的持續推廣等;在市場端,越來越多的玩家正在涌入,服務心理健康這個未來數千億元規模的市場。
2020年是互聯網醫療的爆發之年,也是精神心理領域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商好心情的豐收之年。年初,精神心理賽道的頭部企業好心情完成的1.25億元國內精神心理醫療賽道最大單筆融資至今為人樂道,至此,好心情已完成了第三輪的融資,分別獲得恩華藥業、通和毓承、韓國KIP、中華開發等各領域產業和頂級投資機構的數億元資金投入;下半年,好心情兩家中高端精神心理專科診所順利落地;全年角度來說,好心情互聯網醫院平臺各項業務圍繞著精神心理服務鏈條逐漸擴展,團隊進一步擴大,業務量也較去年數倍增速增長。
在好心情創始人、CEO陳冠偉看來,這是他五年前義無反顧投入到互聯網醫療彼時還不被大家看好的一個??祁I域的正面反饋。
成立于2015年的好心情,是一家聚焦于中樞神經的精神心理健康領域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現已發展為國內最大的中樞神經領域互聯網醫院,注冊醫生涵蓋了中國精神心理臨床醫生的80%,用戶超過了300萬人。“做到極致”是陳冠偉的追求。作為十多年互聯網和移動醫療連續創業者經驗的他表示,做醫療要有使命感和耐心,好心情的使命便是利用科技和創新模式的應用成為鏈接醫患雙方、連接產業上下游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型企業,最終實現為心理健康需求用戶提供專業、先進、完整的專科數字化醫療服務。好心情會如何一步步實現這一愿景呢,陳冠偉與動脈網分享了他們的戰略。
打造智能化診療系統,協同互聯網醫院發展
“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下半場”已然成為了行業共識。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將向管理、科研等更深、更廣的維度發展。比如通過對醫院全量數據的采集、清洗、整合、挖掘等,臨床上提高醫生的診療效率和水平;科研上提高醫學專家的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產出;管理者提高臨床決策的科學性。
自2016年起,好心情便開始布局大數據在互聯網診療中的應用。陳冠偉分析,精神科診療過程尚未被數字化和標準化,該病種在臨床診斷上,檢驗學和影像學等環節無法作為診斷依據,大多以醫生通過癥狀和經驗判斷為主的癥狀學原理。為此,好心情希望基于已有百萬人的病歷數據,研發專注中樞神經及精神心理疾病領域的智能輔助決策系統,以此幫助醫生提高效率,減降低臨床誤診率,提高用藥的準確度。
經過五年的投入和積累,好心情自主開發的一套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化診療系統,針對精神心理疾病種類做了針對性功能開發,好心情的AI機器人能夠快速地判斷精神健康疾病的風險和類別。通過臨床心理量表測評、隨訪系統等模塊化、標準化的電子病歷、藥品知識庫和臨床診斷系統,當用戶獲得結果后,好心情平臺匹配相應的專家,用戶自主選擇服務,從而獲得權威和完整的康復解決方案。
現階段,好心情智能輔助系統貫穿業務全流程,涵蓋了患者的復診、購藥、咨詢、心理測評、醫療質量檢查、心理放松疏導,由此形成了連貫的病程數據和用戶畫像。依靠好心情互聯網醫院線上快速增長的業務積淀而來的患者群,好心情智能化診療系統在數據的體量和可持續上擁有一般AI公司所不具備的獨特數據優勢。平臺每年快速的患者增速也為系統的不斷學習提供了持續性數據和技術的驗證。
此外, 在臨床的數字化營銷和科研上,好心情也逐漸在加大與中樞神經領域藥企在學術和臨床上的合作,與50家國內外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并大力引進智能系統研究人才,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在輔助診斷的應用,利用技術來推動醫生學術、臨床水平的提升。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好心情多次與全國性主委專家開展精神心理疾病臨床課程、學術會議等,旨在推動精神心理行業的學術發展。2021年1月31日,在好心情的共同發起推動下,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心理測評專業委員會也順利成立,好心情的智能測評系統和服務體系將得到更廣的應用,好心情的服務將從臨床心理擴展到社會大眾心理健康和教育,以及包括企業心理健康服務。
陳冠偉透露,在短期內,好心情將繼續深耕中樞神經疾病系統領域,擴大市場規模,為更多精神心理健康需求用戶提供專業服務。同時,好心情也力圖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力量,旨在打造成為國內最大的精神心理類平臺型企業,促進精神心理服務行業穩步發展,為“健康中國2030”作出貢獻。
開辦線下診所,延長患者服務半徑,完善服務體系
精神心理疾病是全年齡段的疾病,常見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等數十種病癥,從兒童到成年人再到來老年人,從多動癥、自閉癥到焦慮抑郁等病癥,貫穿整個人群。其中,抑郁癥發病率最高,達到精神疾病種類的30%,是精神科門診中占比最大的病種;強迫癥最難治愈,發病率約為2.5%。目前,我國各類精神心理疾病在人群中總體發病率為17.5%,精神疾病發病人群2.5億人,而精神科醫師僅4萬名。每10萬人擁有精神科醫師不足2位,尚不足國際標準的1/4。此外,據《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計劃(2015-2020)》分析,我國精神科醫療資源主要分布在省級和地級市,縣域及以下的基層醫療機構鮮有精神科、心理科,精神衛生供給不充足,分配也不均衡。
好心情作為精神心理健康平臺型的公司,必然不會單一考慮互聯網醫院的業務模式,完整性的服務體系和學科建設才是其重要的戰略目標。而關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線下診療重要性,陳冠偉從疾病臨床特性的角度給出了答案。
精神疾病有兩個特點:病程長,治療復雜度高。精神疾病是典型的慢性病,需要長期、持續性的服務;復雜度高,即精神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沒有先進的影像和檢驗手段判斷,僅僅依靠醫生的臨床知識和經驗判斷,患者一旦進入診療環節,對醫生產生了信任,醫患之間一對一的關系鏈非常緊密。因此,雖然線上互聯網醫院有多方式咨詢、復診開藥,但是面對面的心理咨詢、診療,能對患者的情緒、行為進行更真實和全面的觀察,這是線上平臺無法替代的。
好心情首家精神心理??圃\所早在2019年便成功在北京落地,作為試點,在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的打通下,好心情過去一年完成了精神心理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建設。2020年,好心情加足馬力,在北京、江蘇建了2家中高端精神心理??圃\所,通過好心情線上平臺的流量創造了自己的生態閉環,充分發揮了??频奶厣珒瀯?,用戶和醫生評價非常高,將商業模式打通并得到驗證。
據悉,好心情每個診所設置有智能診療室,將臨床心理醫療結合,提供精準用藥基因檢測、質譜儀血液濃度檢測、VR治療、音樂冥想放松治療等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完整服務鏈條的心理診療和心理咨詢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的診所不同,好心情診所是基于自身“平臺用戶”醫患關系打造的共享診所。陳冠偉介紹,診所作為平臺共享空間的概念,主要服務于平臺自身的用戶這種關系模式是出于自身優勢和服務閉環的考量:
首先,從服務的價值來看,好心情定位為公立醫院門診的服務補充。公立醫院“三長一短”問題嚴重,在有限的面診時間里,醫生無法深度了解患者病情和訴求,診療效果有限。好心情注重與公立醫院的價值合作,為患者提供更加完整的臨床治療服務和體驗,完善診療環節。
其次,提高用戶醫從性和粘性。從患者轉化率角度來看,臨床的患者需求更加明確,轉化效率更高。在互聯網醫療平臺提供醫療服務時,醫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了解患者病情和主訴,并對患者進行嚴謹的診斷。在線下環境,醫生對患者的診斷會更加精細、全面,患者的體驗感也會提高。
最為重要的考慮是,好心情平臺擁有自身強大的服務能力和用戶基礎數據,這精準的用戶是其他平臺不具備的。醫患雙方通過平臺已經形成了信任關系,線下基于“熟人”醫患關系的形式更容易被醫生和患者接受。一方面,醫生對患者本人及病情非常熟悉,能夠放心提供醫療服務,患者也更易配合;另一方面,平臺復診,也更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
在診所的選址上,好心情是基于平臺互聯網醫院用戶和醫生地區分布大數據,選擇“離醫患更近一點”的地方,便于醫生、患者就近享受服務,獨特的優勢能讓好心情診所的投資風險降低。好心情診所采用自營管理模式,線上醫生達到標準后,可以入駐診所,實現為醫生個人品牌的建立,好心情提供全套的平臺服務體系支持,便于學術、知識、產品、經驗的成果轉化。陳冠偉介紹,計劃2021年好心情將增擴至30家共享診所,為中國精神心理的服務完整性提供重要補充。
縱向戰略布局、深度技術研發投入、扎根精神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好心情形成自身的優勢和服務體系,作為移動醫療領域的一顆閃耀新星,好心情使命是為心理醫療健康領域提供更加專業、完整的數字化醫療服務平臺公司。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