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10:13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港股100ETF、上證港股通ETF、港股通50ETF、恒生ETF、恒生指數ETF1月19日的溢價率分別為12.23%、8.22%、8.18%、5.41%和4.92%。可以說,投資者的火熱情緒,已經推高相關ETF溢...
1月19日,港股市場中的南向資金來勢兇猛。一眾港股和滬港深ETF上演暴漲行情。一時間ETF作為便利化的投資工具,成為投資者掘金港股的利器。
不過,在一片漲聲中,部分ETF的溢價率高企。資訊數據顯示,港股100ETF、上證港股通ETF、港股通50ETF、恒生ETF、恒生指數ETF1月19日的溢價率分別為12.23%、8.22%、8.18%、5.41%和4.92%。可以說,投資者的火熱情緒,已經推高相關ETF溢價,導致ETF二級市場的價格偏離基金份額參考凈值。
高溢價之下,已有基金公司提示港股ETF場內交易價格的風險。1月19日,華安基金公告,近期,公司旗下華安港股100ETF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出現大幅度溢價。1月18日,該ETF二級市場收盤價為1.243元,明顯高于產品份額參考凈值,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高溢價率的產品,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1月19日收盤,港股100ETF的收盤價為1.367元,ETF的高溢價不僅未能“剎住車”,反而是愈演愈烈。
對于港股ETF溢價形成的原因,開放式基金的特點以及互聯互通機制下的特定安排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一般來講,作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除可在二級市場交易外,投資人還可以通過銷售機構申購、贖回基金。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除了有份額參考凈值變化的風險外,還會受到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其他風險影響,在溢價水平下買入,可能使投資者面臨損失。另外,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受到跨境ETF模式下結算機制的不同,港股ETF在申贖的時效性上有區別,導致本來可以平抑溢價的資金套利行為的效率和確定性較低,套利資金難以在短時間內撫平一二級市場的差價。
正因如此,在港股投資熱火朝天、港股ETF掘金有道的背景下,投資者還應該注意ETF在二級市場高溢價的風險。切勿不顧產品凈值的真實表現,盲目把ETF在二級市場上當作炒作的對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