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鏈塔智庫鏈塔智庫聯合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區塊鏈產業研究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全球區塊鏈領域融資數量達到142筆,其中我國獲得118筆。區塊鏈領域獲得投融資金額114億元,我國獲得的融資金額達86億元,占76.1%,首次占比超過70%。
投資熱度不減 融資落地集中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2018年前三季度獲得融資筆數分別為:第一季度75筆,第二季度147筆,第三季度162筆。我國第三季度融資筆數約占全球第三季度的72.84%。
而從第三季度全球新增項目類別看,排名依次是公有鏈55個,占比15%;資訊平臺44個,占比12%;交易所27個,占比7%;支付23個,占比6%。由此可見,新增項目主要集中在公有鏈和資訊平臺。但是第三季度以來由于政策收緊,不少區塊鏈資訊平臺相繼關閉。
種子輪融資仍是主流 BAJT未曾缺席
調查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被投項目中,初創期投資(B輪以前)占比76.22%。其中所投項目中被投最多輪次是天使輪,占58.82%;輪次占比最低的類別是B輪,占比僅為1.22%。
7月份B輪融資金額占比達47.9%,原因在于京東金融在B輪獲130億元融資;8月份IPO輪融資金額占比高達51.2%,原因在于比特大陸獲Pre-IPO輪次10億美元融資。
仔細研究你會發現:BAJT的身影一直都在,要么獲得融資要么投資別的企業。京東金融在第三季度獲得B輪融資130億元(最高融資),中金資本、中銀資本、中信資本等是主要投資方;礦機大佬比特大陸8月份獲得10億美元的融資,由騰訊、中金公司和軟銀領投;另外大搜車獲得5.78億元美元的融資,由阿里巴巴、晨興資本領投;雪球獲得1.2億美元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
政策收緊 未來融資前路漫漫
在2018年熊市到來之前,直白地說,融資基本靠著白皮書就可以完成。但是熊市下的市場此種模式的融資已經成為不可能,政府的態度及出具的政策在投資者的投資依據中占很大比重。
第三季度,我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等發布的風險提示拉開了新一輪監管整治帷幕。比如:8月份,網信辦責令一批涉及ICO的微信公眾號屏蔽所有內容并永久封停。中國銀保監會處非辦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公告。9月份,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PBoC)發布公告,“提醒”消費者和投資者提高對ICOs的風險意識。
就目前的監管不斷收緊的政策而言,資本會聞風而動,區塊鏈相關企業要想獲得融資接下來可能會更難。前路漫漫,要想屹立不倒還得披荊斬棘。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