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藍鯨財經向北京、深圳、上海等全國多地P2P平臺進行求證,均獲悉備案延期的消息。部分平臺表示,合規制度或有變數。近日,藍鯨財經采訪聚愛財CEO任衡,圍繞備案延期情況,以及互聯網資管等監管態勢進行訪問。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17年12月下發的驗收通知,原定于以2018年6月底為限,公布備案情況。廈門平臺農金寶互金在年初宣布完成備案,廈門近期僅公布了440家不予備案名單,未證實已有平臺完成備案。目前,各地備案細則對于利率、銀行存管制度、新平臺的備案規定有出入,存在監管套利空間。消息稱全國將統一備案細則,影響了備案進程。
聚愛財CEO任衡向藍鯨財經確認了備案延期的傳聞,并提出備案難度的現狀:金融產品有延續性,文件下發后需要整改的時間,目前應屬于以懲罰促整改,以整改促備案的階段,將不合規存量化解,讓平臺回到小額分散的軌道上。任衡表示,“‘148條’這把’尺子’一卡” 短期內,市場上符合備案條件的平臺數量有限。
任衡評價稱,若備案不通過,最大的傷害在于,借款人和P2P平臺缺少合法的地位來維護權利。任衡反復強調,P2P平臺的資產屬次級資產,資金則是公眾資金,P2P將風險最高的資產和資金匹配在一起。任衡提出,P2P鼓勵散戶投資,向公眾無限量銷售高風險資產,把風險轉嫁給了投資者,投資者對于打破剛兌的觀念仍需教育,比起信息中介,P2P平臺應成為信用中介,由監管部門發布金融牌照。藍鯨財經咨詢多家P2P平臺,部分表示存在P2P牌照化的可能性。
信用中介的職能包括增信、擔保、信用評級、信用定價、風險定價、后期不良處置等,同時需要有充足的凈資本儲備。任衡點出,P2P平臺是一個規避凈資本限制的平臺,百萬資本也可擁有百億級別的交易量,若定位為信用中介,P2P平臺將失去該項優勢。作為金融機構,平臺就會受到凈資產、凈資本、資金充足率、包括銀行的MPA考核等方面的約束,讓金融回歸金融。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就《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重申P2P為信息中介平臺。信息中介是提供投資和借貸雙方的信息的撮合平臺,平臺的意義是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成本,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信用中介例如銀行,則需要依靠自由的資金來擔保和兜底,同時需要信用評級的資質和能力。信用中介隨著風險逐漸積累存在問題,監管未對P2P平臺信息中介的定位松口。
關于互聯網資管《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29號文的下發,任衡評論到,此前包括P2P、資產管理、互聯網證券各種門類,現在只剩下P2P一條賽道。任衡提到一個現象:以前很多企業稱自己不是P2P,現在就說自己是P2P。目前,持有第三方基金牌照的企業,仍可進行互聯網資管項目,任衡提出持牌經營是P2P未來的方向,資產管理需要銀行、證券、私募、信托等牌照,愛聚財也有計劃獲得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
任衡認為,P2P未來會向資產端或資金端分化,同樣也有資產端和資金端兼顧的平臺,他表示P2P的資金由其有規模化效應,資產端則是長尾市場。任衡舉例了少量過熱的資產,比如車貸,從押車、押手續等“雙押”,演變成了僅抵押鑰匙、駕駛證、行駛證以及反復抵押的無序競爭環境。
互聯網金融監管加碼,任衡贊成平臺提高標準,提高準入門檻,避免小平臺為了備案養平臺不做業務。近期公布的廈門不予備案名單中就多有此類案例。由于備案細則不統一,在霍爾果斯等新平臺可備案的地區也存在相似情況。任衡表示,備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僅要保證現在合規,也要考慮未來不出問題,而作為平臺,目前則在等待未來監管政策的落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