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4 09:5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本市場永遠不會缺少神轉折的故事。今天要討論的這家公司是譽衡藥業(6850,-004,-058%)(002437SZ)。
今天要討論的這家公司是譽衡藥業(6.850, -0.04, -0.58%)(002437.SZ)。因股價在3天之內突然大幅下跌超15%,公司控股股東譽衡集團及一致行動人譽衡國際的部分股票觸及平倉線,存在平倉風險,譽衡藥業于2018年2月8日開始停牌。
停牌3個多月之后,譽衡藥業在2018年5月22日復牌,連續兩個漲停。直接上截圖:
而截止2018年3月31日,譽衡藥業的總股東戶數為42151戶。也就是說,近4萬投資者被突如其來的下跌及停盤套牢,苦等3個月之后終于出現了“奇跡”。
根據公司復牌公告,因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股票復牌后將繼續籌劃轉讓公司控制權的相關事宜。
從控股股東質押股票觸及平倉線到實控人可能變更,譽衡藥業的劇情出現了大反轉。這件事情是如何發生的,今天就來講講這個故事。
業績下滑,多項數據不匹配,年報被問詢
譽衡藥業2010年6月就登陸了A股市場,上市前幾年似乎一切正常,營收和利潤整體上漲,但到了2017年突然畫風一變,利潤暴跌讓市場錯愕。
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30.42億,同比增加1.95%;歸母凈利潤3.1億元,同比下滑56.79%;扣非凈利潤2.57億元,同比下滑60.11%。
注意到這一現象,深交所向譽衡藥業下發了2017年年報問詢函,對公司凈利潤與營收變動幅度不匹配、毛利率增加、銷售費用大幅增加、產品銷量變動幅度與銷售費用不匹配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然而,截止交易所要求的回復日,譽衡藥業并沒有做出回復,并發布了關于延遲回復問詢函的公告。
譽衡藥業2018年一季度的業績依舊不是太理想。2018年一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12億,同比增長99.94%;歸母凈利潤9816萬,同比下滑18.94%;扣非凈利潤9586萬,同比下滑20.74%。
被并購拖垮:27億收購踩雷,負債高企
事實上譽衡藥業利潤突然下滑早有征兆,公司此前的營收增長主要源于大手筆的并購,而事后證明,過去幾年耗費巨資購買的資產質量堪憂,頻繁觸雷,發生商譽減值。在擠壓利潤的同時,還導致上市公司負債率長期居高不下。
先看財務數據,激增的商譽正是這些并購留下的痕跡:截止2017年年底,譽衡藥業的商譽余額約36.41億元,占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的比例為87.24%。而公司上市之初2011年的商譽余額僅約0.34億元。如此多的商譽源于公司不斷進行的并購:
大致統計,譽衡藥業最近幾年累計耗費超過50億元用于并購和對外投資,但很多巨額并購并沒有達到預期收益,承諾業績不達標。
2015年,譽衡藥業分批收購普德藥業100%股權,總價約27.75億,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金額最大的一起并購。2017年,普德藥業沒有完成業績承諾,譽衡藥業對普德藥業的商譽計提了4379.36萬元的減值準備。
除了普德藥業,譽衡藥業還曾對旗下的新花城生物及穗啟生物這兩家公司計提過商譽減值,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整理的各公司商譽減值情況:
連續三年都出現針對不同公司的商譽減值,用“并購頻繁踩地雷”來表述譽衡藥業并不過分。
頻繁巨資并購,但譽衡藥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并不算強,負債率長期偏高。
根據譽衡藥業2017年年報數據可知,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達到53.08%,而制藥行業上市公司整體的資產負債率均不高,行業的中位值為24.71%,平均值不過28.73%。譽衡藥業的資產負債率幾乎是行業平均值的2倍。
除此之外,控股股東譽衡集團的負債也有問題。在5月8日最新公布的控股股東質押情況的公告中顯示,譽衡集團共持有公司93712.5萬股,累計質押股份為93676.5萬股,質押比例高達99.96%。
連續計提商譽減值,加上業績下滑,公司股價自2017年2月開始下滑,經歷2017年下半年的橫盤整理之后,于2018年2月5日突然大幅下跌,3日之內跌幅超過15%。由于股價下跌,導致控股股東部分質押股票觸及平倉線,譽衡藥業在2018年2月8日開始停牌。
剝離子公司,變更實控人
2018年2月22日,譽衡藥業發布公告表示,擬出售全資子公司上海華拓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西藏譽衡陽光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給上海力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或其管理的基金。
根據之后的公告,這三家公司的交易對價不超過55億元,交易方擬以現金方式支付交易對價。這三家子公司的詳細情況如下(截止2017年年末):
從財務數據來看,以上3家子公司也許可以算是譽衡藥業的優質資產。截至2017年底,3家標的公司資產總額為32.54億元,凈資產總額為15.92億元占到譽衡藥業總資產的36%,營業收入的57%。若扣除相關盈利,譽衡藥業去年會虧損超過3億。
公司不僅欲將這三家子公司全部剝離,更是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者,且有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
2018年5月8日,譽衡藥業又發布公告稱,中健投(或其指定的關聯方)擬按照本協議的約定以預計高于人民幣39.40億元的對價受讓譽衡集團持有的譽衡藥業不低于35%的股權。如本次交易得以完成,譽衡藥業的控股權將發生變更。
復牌后連續漲停也許與中健投實控人的背景有關。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健投實控人為廖杰遠,廖杰遠同時是醫療平臺“微醫”的創始人。微醫的前身是掛號網,在互聯網醫療服務領域頗有名氣。
股市對信息一向敏感,也不缺乏想象力。但不管是誰入主譽衡藥業,首先要都要排雷,排掉當初巨額并購所積累的商譽地雷。
點石成金的故事聽說過,但點不掉資產負債表上龐大的商譽。跟風炒作,當心高位變成接盤俠.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