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租購并舉”,正在陸續召開的各地兩會,紛紛提出加大租賃住房籌措和建設力度的政策目標,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被多地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及。
就目前來看,2018年,上海將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南京保證租賃房供地占住房供地比例達到30%以上。此外,北京在2017年曾宣布未來5年將供應1000公頃集體土地用于建設租賃住房,這也意味著,在今后4年,北京仍將平均每年供地約200公頃用于建設租賃住房。
樓市調控核心
23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幕,上海市市長應勇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上海將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今年將加大租賃房建設力度,支持專業化、機構化的代理經租企業發展,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建立住房租賃服務平臺,落實相應的公共服務。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相比2017年房地產調控以抑制樓市高燒降溫房地產市場為主,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到2018年,房地產調控將以落地各種政策為主,其中租賃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他預計,一直到3月份全國兩會前后,推出租賃的各種配套政策將都是各地樓市調控內容的核心。
在北京兩會召開期間,北京市規土委主任張維22日晚表示,北京未來將減量集約生產空間、適度提高居住和配套用地比重、大幅度提高生態用地規模。對于與民生直接相關的居住用地,不僅不會減少,還會適度擴大供應并優化結構,關鍵是要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張維說,2017年北京全市住宅用地計劃安排1200公頃,實際完成1290公頃。其中商品住宅和共有產權住宅用地供應721公頃,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實366公頃;同時創新供應了203公頃的集體土地用于建設集體租賃住房。
目前,北京海淀區唐家嶺、朝陽區平房鄉、昌平區北七家鎮等5個集體土地建租賃房項目、1.28萬套房源已經開工,目前已入住超過5000戶。
北京在2017年曾宣布未來5年將供應1000公頃集體土地用于建設租賃住房,這也意味著,在今后4年,北京仍將供應約800公頃集體土地,平均每年供地任務量約200公頃。
1月21日,南京市代市長藍紹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今年將進一步加大租賃住房建設及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優化土地供給結構,保證租賃房供地占住房供地比例達到30%以上。
稍早前,南京市國土局發布2018年第1號土地出讓公告,共推出5幅地塊,均為租賃住宅用地,所建商品住房將全部作為租賃住房,預計可建租賃住房38.52萬平方米。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局長郭宏定20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南京是國家租賃住房的12個試點城市之一,今年共要籌集100萬平方米租賃房源。新建、改建的房源中,有二類居住用地,也有原來的工業用地等低效用地,還有原來的辦公房、商業用房也會拿出一部分改為租賃房,此外集體土地也可以進行租賃房建設試點。
租賃用地供應加速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截至1月22日,全國已經有超過10個城市成交租賃類土地,合計將供應超過10萬套房源。北京、佛山、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珠海、天津、成都等超過10個城市開始租賃土地供應加速模式。
從全國租賃城市落地政策看,除了要增加房源供應外,多地也出臺了針對租購同權的政策,增加租房者獲得的權益。全國已經有超過12個省份50個以上城市發布了政策內容。政策落點主要是保護租房者、維護租賃關系穩定。
張大偉認為,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租賃消費,穩定租賃關系,賦予租房者更多的權利,不僅僅是科學住房觀念的一個重要環節,更可以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減少非理性購房需求。
近期,租賃住房用地供應又迎來了新的政策利好。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1月15日表示,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這被業界解讀為將為租賃房用地增加新的供應來源。
金融機構也紛紛與地方企業展開合作,為租賃住房建設提供信貸支持。中國農業銀行18日在京發布“法人租賃住房貸款”產品,農行北京分行擬向參與北京市集體建設用地租賃住房項目開發的首創置業、北京城建等6家企業合計提供2000億元信貸資金。
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集體土地面積可觀,部分村鎮有條件建設租賃住房,但是遇到項目融資難、缺乏專業運營主體等一系列難題。
農行此次推出的“法人租賃住房貸款”貸款對象涵蓋租賃住房的開發建設主體、購置并購主體、專業運營主體和其他出租主體,滿足客戶在房源獲取階段、裝修改造階段、項目運營階段的合理融資需求。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