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11:23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ETF像普通股票一樣在場內交易,投資者可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買賣,但其價格的波動走勢并不像股票那樣獨立,而是緊跟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因為資金沖擊、資金清算日期不同...
在近期的火爆行情中,ETF二級市場價格受到了搶籌資金的沖擊,與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產生較大偏離。
統計數據顯示,自9月24日以來,合計有65只ETF漲幅超40%,最高漲幅則達到58%。截至9月30日,溢價幅度超過2%的ETF數量達到217只,折價幅度超過2%的ETF數量則達到113只。綜合來看,價格出現異常的股票型ETF數量占比高達三成。
與歷次主題ETF、行業ETF充當反彈急先鋒不同,本輪行情反彈力度最大的ETF非寬基ETF莫屬。比如,創業板相關寬基ETF漲幅霸榜,相關ETF反彈幅度普遍在40%以上。
ETF像普通股票一樣在場內交易,投資者可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買賣,但其價格的波動走勢并不像股票那樣獨立,而是緊跟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因為資金沖擊、資金清算日期不同等原因,ETF二級市場價格常常會與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出現偏離,呈現溢價或折價狀態。
如果股票市場或ETF市場出現顯著的資金搶籌現象,ETF常會出現明顯的折溢價現象。如果溢價幅度較大,基金公司還需要發布溢價風險提示公告。
近期,已陸續有相關ETF發布溢價風險提示公告。9月27日,BOCI創業板ETF(159821)在盤后公告稱,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溢價,交易價格偏離基金份額參考凈值的幅度較大,特此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同日,易方達上證科創板100增強(588500)的二級市場收盤價相對于當日的基金份額參考凈值溢價幅度達到了19.68%。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該基金于9月30日開市起停盤1小時,截至當日收盤,溢價幅度仍高達7.57%。
“買入溢價幅度高的ETF,除了面臨正常價格波動外,還要面臨溢價消失的摩擦成本,投資者應該保持理性。”一位基金觀察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ETF溢價往往出現在市場比較亢奮的階段,資金為了搶占先機,蜂擁而入,推高ETF二級市場價格,使其明顯偏離基金份額參考凈值。
統計數據顯示,自9月24日以來的5個交易日內,A股、港股相關ETF就錄得了超過1100億元的資金凈流入,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凈流入額接近300億元,南方中證1000ETF、南方中證500ETF的凈流入額亦均超100億元。9月30日,資金仍在加速進場,單單滬市ETF獲得的凈流入資金就有近500億元。可見,在本輪行情中,ETF無疑扮演了重要的助推器角色。
針對近期ETF明顯的折溢價現象,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現象不可持續,ETF不可能出現長時間顯著的折溢價狀態。從歷史數據來看,ETF折溢價幅度超過1%的數量,占比僅在1%左右。9月30日出現大幅折價的ETF主要分為兩類,大部分情況是ETF成份股的漲幅較大,超過了ETF的漲停價,因此產生了折價;另一種情況是小部分ETF流動性較差,交易不活躍,導致二級市場價格低于基金份額參考凈值。
顯而易見,ETF明顯的折溢價現象也體現了ETF投資的風險。因此,上述分析人士也提示投資者,在進行ETF投資時,應保持審慎態度,合理配置資產,做好風險控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